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两次航行在规模和影响等方面的特点,做出自己的评价。Round 1郑和下西洋VS哥伦布航海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变卖首饰为这次远航筹款,向富商募捐,再由国库支出一部分,其余的由哥伦布自筹。第一次远航:共花费200万马拉维德(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4000美元)。共筹集了三只船,其中两只是西班牙政府在帕洛斯港强制征用的。最大的船“圣玛利亚”号,为120-130吨,可搭乘30-40名船员,其余两只船均为50-60吨,可乘20人左右。探险队员有的是自愿参加的,如宾松兄弟,有的是在帕洛斯港强制募集的,还有一部分是从监狱里提出来的罪犯,其中有四名死囚犯,准备在有生命危险时使用。此外还有阿拉伯语译员和政府的公证人。一行共87人。对比:航海的规模 第二次远航:1493年9月,哥伦布在第一次远航归来半年之后,又组织了第二次远航。这一次规模最大,花费最多:一共纠集了17只船,1500多人,花费了500万马拉维德。参加远航的人员中有许多贫困贪婪的小贵族,梦想到海外去发财。此外还有宫廷和政府的官员以及宣传宗教的神职人员等。他们携带大批口粮、农作物种子、家畜、生产工具(包括采矿用工具)、武器弹药和猎犬等。——哥伦布航海记录Round 1郑和下西洋VS哥伦布航海对比:航海的规模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首航时间 船只数量 航船大小 携带物品 随航人数 1405年1492年200多艘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17艘最重数百吨丝绸、瓷器、茶叶、金银货币等粮食、农作物种子、家畜、生产工具出海人数最多时达27800人最多一次1500多人课本P53表格载重约1500吨航海规模:郑和船队完胜东方航空母舰西方小渔船知识补充:1.西洋:印度洋海域,不是指大西洋海域。2.郑和船队飞燕编队:船队实行“飞燕展翅”式海上航行编队。帅船位于整支船队核心,既安全又便利调度指挥;战船列队外围,形成铁壁屏障,非战船安排内里,确保战术机动性。另外,舰船编队通信联络除使用灯、旗以外,如遇雾、雨、风浪海上实现不佳时,则又各种锣鼓作为音响信号之用,以保障编队顺利航行。1492-1493年太 平 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 洲欧 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哥伦布西印度群岛郑和下西洋途经的主要地区: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刺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刺(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哥伦布航海途经的主要地区:从西班牙出发,到达西印度群岛最远到达:美洲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航程长中国当时的航海规模、技术设备都要远远超过西方探根问底:从两者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Round 2郑和下西洋VS哥伦布航海比较:航海的影响 榜葛剌国王用大象将明朝使臣迎进王宫马来西亚三宝庙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贡献。补充资料1:根据学者估计,下西洋贸易开放政策,为明朝政府带来的利益,至少合黄金二三十万两,白银千万两,是宋元市舶司收入的十几倍。补充资料2:郑和下西洋所有的收入来源都不是民间而是主要以朝贡贸易为主,忽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之说 ,从而也使得远航难以为继。根据历史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以及朱棣对这些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引发了帝国的恐慌,仅仅白银一项,每年就花费600万两,还不包括对两万官兵的嘉奖。由于船队携带铜钱出国收购,致使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引起钱币的大规模贬值。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时的物价,比第一次时上涨了300倍(此数据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入不敷出)。而民间贸易虽然已经从明初的海禁到永乐时期与西洋“通商互利”,但是民间获得的正规贸易利润根本可依忽略不计。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由于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和亚、非各国的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使明帝国威震海内外;但也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经济负担。 19世纪的美国教科书这样写道:“哥伦布是个庄重的人,谦恭有礼,言行谨慎,他的道德无可指责,是一个堪称楷模的人。 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洲“移民之父”。 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哥伦布航海的影响说一说为什么对哥伦布的评价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推动了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但也给拉美人民带来了殖民灾难。 有学者认为,西方殖民航海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进行殖民统治为目标,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强制改变当地人民信仰,摧毁当地固有文化。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性质 影响 和平交往殖民掠夺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成绝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加强了各大洲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了全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对美洲财富、土地的掠夺,对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郑和下西洋,其船舶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罕有其匹的。他们的航海成就显然丝毫不比西方人逊色,甚至在航海时间,船队规模以及航海技术诸方面,均是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所望尘莫及的。然而,应当看到,郑和远航与西方人开辟新航路的结局,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后果。你认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此次较量中,那件航海事件获得胜利呢?内容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共同点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不同点 时间 1405年 1487年 动机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寻找黄金,发展贸易,获取商业利益。 性质 和平交往 殖民掠夺 影响 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正面影响:加强各大陆的联系,促进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负面影响: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地安文明,贩卖黑奴,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课堂小结郑和之后,明清统治者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要有开放包容的气度、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 ……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