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教案+同步训练+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教案+同步训练+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法律保障生活
1.与道德相比,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
A.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2.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家长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这些规定分别体现了法律的( )
A. 保护作用和规范作用 B. 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C. 保护作用和教育作用 D. 规范作用和成长作用
3.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17名副部级以上高官密集落马。在这些落马和判刑的高官中,既有国务院部委官员、地方行政首长,也有人大、政协、公安、法院系统高官。国家高级干部违法犯罪同样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
A.国家高级干部违法犯罪要加重制裁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主要是约束国家高级干部的
4.奥运冠军孙杨曾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公安机关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该案例表明(  )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知名人士违法应加重处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新交规的出台,引来网友吐槽,多数人却对上述决定拍手称快,认为对守法的交通参与者来说是幸事。但那些屡屡违法者却认为是最难受的,听着就烦。由此可见该法规具有( )
①规范作用 ②诉讼作用 ③处罚作用 ④保护作用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6 .习近平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对道德建设起促进作用,道德对法治文化起支撑作用
②法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③德治以其强制性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
④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7.张某由于心烦,拨打火警电话“119”谎称森林失火。当消防队员开着消防车赶到林区后,发现是编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张某的法律责任。这一案例说明了( )
A. 人们不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B.法律推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C.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
D.法律让我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8.“法律可以强制你养父母,但无法让你真正孝敬父母,“这句话说明( )
A. 要坚持依法治国 B.要坚持以德治国
C. 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D.依法自律是人的本分
9.柏拉图说:“法律的一部分是为善良的人制定的,以指导他们友好相处;一部分则是为拒不接受指导的人而制定的,因为他们造孽作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法律只对善良的人们具有约束力 B.法律只对作恶的人们具有约束力
C.法律只有指引、教育作用,没有其他作用 D.法律有指引、教育和制裁作用
10.中学生小丁暑期去某著名景点游玩时,在一古石碑上刻下了“XXX到此一游”的字样,管理人员发现后报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小丁被依法处罚。这说明法律( )
①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②为评判人们的行为提供准绳
③保护着人们的权利 ④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简答题.
11.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旦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有公民都享有权利,必须履行义务。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在法律对人、各种社会组织、各种机关等的各种社会活动、行为及权利、权益、权力和责任,义务的规范、调整与约束上。
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普遍约束力?



12.2018年3月11下午,十三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继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后,我国宪法迎来的又一次修改。
(1)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律的作用。



参考答案
1-5.BACDB 6-10.BDCDA
1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 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有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文,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null
威严
公平
正义
保障
秩序
安全......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9.2法律保障生活
一.
法律的特征

生活中的行为规则

共同点: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
道德
法律
校纪校规

法律、道德等
1、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2、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这是我国对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


2015年12月27日,我国第一部反家暴法表决通过。明确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效加大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施效果。

通过国家立法,纠正了“打老婆天经地义”“打孩子合情合理”错误认识,冲击了“家丑不可外扬”的家庭理念,让家暴不再是法外禁地。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行使最高立法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孝则家和
家和则业兴
业兴则国强
百善孝为先 尽孝在当下
2013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八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
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爱老孝亲”的传
统美德
国 家 认 可 法 律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制定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早已存在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认可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有钱不还老赖 法院强制执行
  你认为法院强制执行合理、合法吗?
  是谁赋予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力?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国家
强制力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阻拦高铁的罗老师行为涉嫌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
法律的特征?
(最主要的特征:具有强制力)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靠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有本事你告我去,我爸是李刚”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对全体社会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最终 “官二代”李启铭依法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这说明了法律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实战演练
二.
法律的作用




以案说法
1.驾驶员被交警查到时,他们是什么表现?
醉驾违法?履行什么义务?
2.交警是怎样处理的?结果如何?
3.因醉驾致人伤,在哪里接受审判?
又要到哪里去服刑? (后果)
4、受伤行人享有什么权利?纠纷怎么办?明白?
【 法 律 链 接 】

醉驾与酒驾的区别
一、酒驾和醉驾酒精测试
酒驾酒精测试:血液酒精含量超过20mg/ml,但不足80mg/ml的。
醉驾酒精测试:达到或超过80mg/ml的。
【 法 律 链 接 】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
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
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
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
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 法 律 链 接 】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
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
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
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
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
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
上有期徒刑。
规范行为: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保护权益: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 律
的作用
规 范
行 为

保 护
权 益

一年前,杭州市场上出现了食盐抢购风潮,甚至出
现了断货和限购的情况,部分商贩趁机哄抬食盐价格。
“无盐的结局”从网络流行到了现实。
原来杭州一电脑公司职员陈某,3月15日用网名“鱼翁”
在网上散布谣言:“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
东海域有影响,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
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该信息经湖州等地网民在
网上转发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活动:学以致用之
法眼看“无盐的结局”
实战演练

思考并讨论
(1)杭州市公安局和物价执法部门是根据什么规则及时阻止陈某和部分食盐商贩的行为的?
法 律(《治安管理处罚法》)
(3)从以上材料可见,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规范作用、保护作用
(2)该规则通过什么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4)假如生活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法律保障生活
课题 9.2法律保障生活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法律的特征,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掌握法律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法律制定的严格性、法律实施的严肃性、强制性,树立法律平等观念;正确认识法律的约束作用和保护作用,增强法律意识。
重点 法律的特征。
难点 法律的作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节课,相信大家对法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表达一下你对法律的感受,威严、公平、正义、秩序、保障这些应该都是我们的感受。那大家知道法律都有哪些特征呢,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法律保障生活》.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法律的特征 图片展示 “中学生行为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思考:找找它们的共同点? 共同点: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5年12月27日,我国第一部反家暴法表决通过。明确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效加大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施效果。教师归纳:法律可以由国家制定的.图片展示 爱老孝亲 “爱老孝亲”由道德到法律是通过国家认可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早已存在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视频:有钱不还老赖 法院强制执行你认为法院强制执行合理、合法吗?   是谁赋予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力?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图片展示: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总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靠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实战演练:我爸爸是李刚 二:法律的作用图片展示 “醉驾”1.驾驶员被交警查到时,他们是什么表现?醉驾违法?履行什么义务? 2.交警是怎样处理的?结果如何? 3.因醉驾致人伤,在哪里接受审判?又要到哪里去服刑? (后果) 4、受伤行人享有什么权利?纠纷怎么办?明白?法律衔接展示相关法律法规. 教师总结:法律的作用 规范行为: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保护权益: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战演练《法眼看“无盐的结局”》 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法律的特征. 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课堂小结 总结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