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改革 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俄国改革 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张

俄国改革



认识俄国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装扮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出访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普鲁士研究了兵制。
背景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牛津大学(17世纪)
背景


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俄)
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但工商业发展缓慢
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背景



农奴制
  俄国农奴制:是16世纪~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知识拓展


农奴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农奴使用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农奴只有使用权,可以世代相传,封建主可以没收农奴的份地。农奴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财产继承税。农奴还要向封建主服劳役和交纳一定数额的实物作为地租。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知识拓展


农奴、农民、奴隶区别
  农奴:封建社会中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的农业生产者。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处于社会最底层。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 ,也有属于自己的私有土地, 人身比较自由。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知识拓展



背景归纳
①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②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
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
③彼得一世到英荷等国考察,决定学习西方实行改革






军事

A、按照欧洲方式改革军队:实行征兵制
B、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的军队

经济
A、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B、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进行税制改革

政治
A、在中央设立最高机关:参政院
B、地方设立总督

文化教育
A、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聘请外国人到俄国传授先进的科技
B、发展各种公共事业
C、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不留胡须,改穿西装

C、废除世袭特权
扩大军事力量
大力发展经济
加强中央集权
推广学校教育改革
改革内容
性质

性质:
封建性改革
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 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 于欧洲强国之列。

改革影响
影响:

消极:保留了农奴制,走上了扩张道路。


农奴在财产、人身、司法上依附于领主;
农奴生活贫困,居住环境恶劣;
领主可以自由买卖农奴;
俄国农奴制下农奴的生活状况有何特点?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绘)
年代 农民起义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24次
1821年~1830年  156次
1831年~1840年  143次
1841年~1850年  351次
1850年~1861年  591次

政治上: 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自由劳动力少 市场狭窄 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
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



赫尔岑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
新思潮涌动
“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
车尔尼雪夫斯基
反对沙皇专制的知识分子
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果戈里《死魂灵》
普希金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
的死亡。”
——普希金

认为农民革命是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要推翻农奴制和沙皇
专制
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

思想上: 出现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克里米亚战争(1853)

军事上: 克里米亚的惨败,俄国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矛盾和问题 我的解决之道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探讨19世纪中叶俄国面临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统治者必需改革







【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材料】“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材料】“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改革方式: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
改革目的:维护贵族、地主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沙皇的抉择


改革前后的变化
没有自由,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


购买力低下,影响国内市场

“自由人”

赎买份地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
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
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不得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
主要内容:
1861年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积极作用: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改革的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对农民剥夺,造成农民长期贫困。

改革的影响


课堂小结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时间
领导者
内容
性质
影响

彼得一世
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
1689年
自上而下的封建农奴制的改革。
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解放”农奴;
赎买份地。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018·四川雅安)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这表明 ( )
A.农奴没有获得解放 B.农奴制危机严重

C.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 D.改革是封建性质
B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度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C


1856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B.解放农民,帮助其致富

C.改变俄国的专制制度 D.迅速实现近代化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