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德国统一 课件(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1德国统一 课件(19张PPT)

资源简介

19世纪中叶世界形势图(局部)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1861-65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德国统一
1871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工业文明冲击下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试从政治、经济、人民等角度分析,并归纳出根本原因)
2、德国统一的道路经过怎样的变化?
3、德国最终完成统一的国家是哪一个邦国?其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是谁?他主张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统一?
4、德国统一的过程、结果
5、德国统一对德国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6、请结合俾斯麦的贡献,评价这位历史人物
奥托·冯·俾斯麦
法 国
德意志邦联
俄 国
没有一个城市,
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
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
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
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
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
          ——歌德(1749—1832)
19世纪中期的德国
一年有多少天,就有多少个德意志邦国。
——德国谚语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
——席勒(1759—1809)
资料:1648年,欧洲各国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德意志分裂为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邦国各自为政,中央权力几乎不存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180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在拿破仑军队的入侵下解体。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各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击败后,在英国和俄国主导下,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了,但各邦国在政治上、外交上都有独立性,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一、统一的历史条件
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处在严重分裂之中。
由于政治上长期分裂,人民渴望统一
资料1:1835-1845年,普鲁士大多数铁轨是进口的,到19世纪50年代,大多数铁轨都是德意志制造的。
资料2 :1839年德意志制造了第一台机车,到十九世纪中叶,德意志大多数邦国都发展了机车制造业。
资料3:铁路建设的发展也加速了炼铁工业的技术进步。普鲁士生铁产量1851年为14.8万吨,1860年为39.5万吨,1866年为80.4万吨
统一前,在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下德国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汉堡的关税博物馆中,陈列着当年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一些货币。最多的时候,这片土地上使用的货币种类达到过6000种。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
——《大国崛起》解说词
什么因素成为德意志工业化进程的最大障碍?
政治上的长期分裂,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币制、度量衡混乱
?邦国间设立重重关卡,课以重税
④各自为政
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做后盾去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国内
国外
争夺海外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根本原因
不 利
统一的原因:
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处在严重分裂之中。
统一前,在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下德国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政治上的长期分裂,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国统一道路的选择
1848年夏,德意志各邦代表在法兰克福开会,讨论统一问题
1849年春,会议通过了一部德意志帝国宪法。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打算
推荐一个邦的君主为统一的德意志的皇帝。)
选谁好呢
一纸空文
所以显然通过议会和民主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在德意志行不通。
普鲁士
奥地利
多民族国家
民族矛盾激烈

精力:处理国内复杂的民族问题
日耳曼民族
国内局势平稳

精力:发展经济;军事改革;军火工业
“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普鲁士必须保持它的威力,等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已被错过好几次了......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
铁血宰相
俾斯麦
铁血政策
依据以上俾斯麦的言论,他主张的“铁和血”是指采用什么方式统一德国?
依靠武力,发动战争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强暴蛮横、凶悍粗野,是个意志坚强而又充满政治智慧的铁腕人物。 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后,一方面,在国内排挤议会势力,推行军事强国计划,坚称要统一德国。另一方面,精心谋划各种外交策略充分考虑列强的态度和普鲁士的对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的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了德国。
铁血宰相俾斯麦
由于普鲁士的强大及其所处的有利外交环境,所以在有关德意志统一的各种方案中,普鲁士所主张的“小德意志方案”胜出,普鲁士也成为统一运动中的主宰力量 。
德意志的统一是自上而下,以普鲁士王室为主导,通过俾斯麦的“铁血政策”而完成的,同时作战对象是奥地利、法兰西这样的王国,因此称王朝战争。
1864年普奥对丹麦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
1866年普奥战争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统一战争
外交准备:
对丹麦战争结束后,俾斯麦展开“多边外交”活动,孤立奥地利。他深知,统一德意志,就等于破坏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上安排的欧洲秩序,因而列强不会作壁上观的。
首先, 稳住英国, 当时英国主要把目光放在美国战争后的走向,对大陆事务奉行不干涉政策。此外,英普关税联盟使英国获得了很大的商业利润,她不想开罪普鲁士。
其次,俾斯麦奉行拉拢俄国、讨好法国的对外政策。为了拉拢俄国,早在1863年爆发波兰民族起义时,俾斯麦就曾使普鲁士充当俄国镇压起义的帮凶,因而得到俄国在普奥战争中信守中立的承诺。至于法国, 俾斯麦向拿破仑暗示,只要他在普奥战争中严守中立,作为补偿,普鲁士不反对卢森堡并入法兰西帝国的版图,并向拿破仑保证,普鲁士从来没有把威尼斯看作奥地利的领地。
最后,与意大利结盟,孤立奥地利。普意结盟后,俾斯麦便故意采取措施激化普奥矛盾,形势日趋紧张,终于1866年6月普奥开战。
外交准备:
对法战争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利用大国矛盾,与英、俄、意发展关系,孤立法国。
此时欧洲列强的态度对普有利而于法无益。英国认为,法国仍是当时最具与之海上殖民争霸力量的强敌,而普鲁士正是抵制拿破仑法国的重要平衡力量;俄国又是其争夺中亚地区的主要对手。因此,英国“希望加强中欧(德国)以反对其周边的两大强国”。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使沙俄遭到惨败后,在战备上已经不能同法国和普鲁士军队相比。而普相俾斯麦又极力推行媚俄政策。是时, 俄法在东方问题和波兰问题上的矛盾促使俄国作出有利于普鲁士的选择。由于拿破仑不愿放弃对于罗马教权的保护,并且法军于1867年11月击溃了占领罗马的志愿军,意大利对法国极其反感。奥地利还没有从1866年的战争惊恐中恢复过来,而且顾及到俄国的态度,故而只提出了有保留的同法结盟的条件。
在进行了充分的外交和军事准备后,西班牙王位问题的出现为俾斯麦推动普法冲突创造了机会


①保留了君主政体,通过“铁血道路”实现,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
②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得到充分实现。这一切都给20世纪德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民族梦想,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统一后的30年内,德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方面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德意志统一的影响
积极
消极
在德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俾斯麦发挥了什么作用?
主张军事改革,运用外交、军事等一系列手段,在促成德国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德国统一进程的核心人物。
资料 俾斯麦上任后不久,在9月29日的议会预算委员会上公开宣布了他的政治观点,他说:“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普鲁士必须保持它的威力,等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已被错过好几次了……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
德国统一背景
19世纪中叶德意志四分五裂阻碍经济发展
民族意识觉醒
普鲁士成为德意志的领导力量
三次“王朝战争”√
议会和民主方式 ×



1871年,德国统一
性质
影响
积极
消极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