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课件(38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课件(38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课件38张PPT。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和气——和而不同智气——审时度势底气——掷地有声大气——大国担当走向独立自主新中国外交事件时间轴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2.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二十一条”《辛丑条约》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1.结合图片请你概括出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屈辱、不平等、不独立冷战环境下中国的抉择? 材料:新中国诞生之初时,正是东西方“冷战”升级,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时候,美苏两国都不可能允许新中国在他们之间采取某种较为平衡的政策,也就是选择“一边倒”,关键倒向哪一阵营的问题。
——邓小玲《从“一边倒”到“新型伙伴关系”——三代领导核心的国际战略思想》一边倒: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外交红色部分为1949-1950年和中国建交国家1950年2月14日,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彻底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清除其在华的残余势力,然后再与之建交 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脚步,是历史进程的鲜明写照。该杂志各阶段封面变化,透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风卷云舒。1950年12月11日。
标题:红色中国的毛泽东 1950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把中共领导下的新中国比喻为一场蝗灾。《时代》周刊如此介绍毛泽东说明( )
A.当时中美处于全面对抗
B.美国颠覆了新中国政权
C.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
D.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洲√1954年3月10日封面。
标题: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说明:一边参与战争,一 边 谈 论 和 平美国派军进入台湾海峡 抗美援朝 中美敌对,美国孤立封锁中国2.材料显示缅甸总理对中国具有怎样的心理? 材料:“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中国外交陷入困境1.读图,分析1953年中国的外交局面?恐惧、害怕 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一、和气——和而不同意识形态外交国家现实主义周恩来手写稿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内影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国际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亚洲的中国
世界的中国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孔子说“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同生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建国初期,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或举措有(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尼克松访华  ④中国加入APEC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小试牛刀√1971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
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The?Chinese?are?coming)1971年: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升起提案通过后,出席联大的各友好国家的表热烈鼓掌欢呼“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西方报道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2018·广东)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考链接√ 材料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根据材料中国得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主要原因?综合国力提升1976年1月,主题:
“周的继承者邓小平”
右上角: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1978年12月25日,邓与美总统吉米·卡特同时出现在封面上,主题: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1979年1月1日,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2月5日,
主题:邓小平来了
指邓小平访美一事1.从以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变化,反映出美国对邓小平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假如你是《时代》周刊编辑,请你说说1978-1979三次选邓小平作为《时代》封面人物的理由。从怀疑到认同、欢迎推动中美正式建交;转移中国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材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中期,中苏两党在围绕如何评价斯大林、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的关系、如何认识社会发展道路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和争论。 ——栾景河《“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研究述评》
材料二: 1968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被中国军队击败。随后,苏联在外蒙部署重兵,入侵阿富汗和支持越南进攻柬埔寨,试图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封锁中国。 ——于志群《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地缘结构的冲突》
材料三: 就中国自身而言, 改变两面受敌的严峻的外部安全环境是其中最为现实和紧迫的推动因素…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在与苏联争霸的斗争中开始处于守势…中国期望以此增强抗衡苏联的能力, 而美国则主要 是为了赢得与苏联在限制战略武器谈判, 以及在越南和其它双边或多边问题上的优势, 即以“中国牌”制衡苏联。
——王仲春《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 1969—1979)
材料四: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世界近代现代史》小组讨论:材料一、二体现中苏关系发生什么变化?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如果你是中美双方的国家领导人,你选择打破中美僵局的理由?中苏从友好到破裂1.中苏意识形态分歧2.中苏国家利益矛盾美苏争霸,苏攻美守越南战争失利,经济滞胀,霸权地位衰落中苏关系恶化,应对苏联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中国国综合国力际地位提升,
用中国制衡苏联二、智气——审时度势小结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中美坚冰
融化过程:1971年4月,封面主题:China:A  Whole  New  Game;
下方英文:U.S.Ping Pong  Player at Great  Wall。 1971年美国
兵乓球队访华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3月,封面主题:
尼克松的中国奥德赛。在美媒看来,尼克松中国之行,多少有点神奇和冒险。 1972年
尼克松访华(2018·福建)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是(  )
①“乒乓外交” ②蒋介石阻止了中美交往 
③中美关系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易错点1972年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考链接 根据视频回答中美建交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前提是什么? 台湾问题;前提: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二、智气——审时度势1972年,中日建交
1971-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了33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列举70年代与中国建交国家?1972年毛主席接见田中角荣 一些媒体将中美关系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2011年的《中美联合声明》确认中美双方将共同的中美合作伙伴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关系。新时代中美关系——互相尊重、互利共赢三、底气——掷地有声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指出斯巴达和雅典之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由此引发的斯巴达的恐惧”。
“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崛起国会挑战现有守成国,而守成国必然会对此做出回应,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将导致暴力冲突的一种现象。中国2017年,美国艾莉森
《注定一战:
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中国威胁论修昔底德陷阱 请你结合时事列举可能使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对抗关系的例子? 外交部霸气回复:“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贸易战”,“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们打,我们一不会怕,二不会躲。”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必定予以坚决回击! 特朗普政府对大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的政策;
美国继封杀中兴后,巴塞罗那通信大会美国代表开“抵制华为”记者会警告各国“提防华为5G技术的安全风险”。三、底气——掷地有声 2017年11月7日,时代周刊封面《中国赢了》
在这一期杂志《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一文中,布雷默指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领域最具实力的国家。虽然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中国正在利用国企提升国内外影响力,稳步赶超美国。  材料一:要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给出的答案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什么是新型大国关系?答案就是,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
习近平说,我们愿同美方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27日 第 16 版)
材料二:“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安全世界”。这个理念最早是约翰·肯尼迪总统提出的。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安全世界,共产主义可以生存,我们也可以生存。 结合材料说说中美如何跳出“修昔底德陷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共建“多元化的安全世界”习近平6次入选《时代》封面人物四、大气——大国担当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截至2018年6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77个。如今中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大国智慧与担当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四、大气——大国担当四、大气——大国担当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指出:中方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伊始,就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透明开放包容理念,遵循国际规则和各国法律,追求绿色环保可持续,致力建设高质量、高标准项目,并注重财政的可持续性。这些重要的主张和理念,与中方长期奉行的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一脉相承,也是我们与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2018.8.23 外交部网站 西方媒体称“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赞同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和气——和而不同智气——审时度势底气——掷地有声大气——大国担当走向独立自主课堂检测1.(2017·广东)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联合国√2.(2016·广东)如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3.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 )
①中美关系不断的深化发展 ②我国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
③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 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推荐书目1.吴建民《外交案例Ⅱ》
2.马耀邦《中美关系透视大国隐形战争》
3.张少书《朋友还是敌人?1048-1972年的美国、中国和苏联》
4.方可成《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5.【加】麦克米兰《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 改变世界的一周》
6.陈敦德《改变世界的一周 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7.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8.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9.张曙光《接触外交-尼克松政府与解冻中美关系》
10.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1.王仲春:《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 1969—1979) ,载《党的文章》,2002年第4期
12.张倩:《《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解读》,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 3 月,第 45 卷第 2 期
13.王玫黎 武俊松:《中美贸易摩擦的“修昔底德陷阱”及其防范》
14.《大国外交》:https://www.360kan.com/va/Y8QtbHNx8ZcAFD.html
15《国家记忆》:https://www.360kan.com/va/YcMna3Nx72A8ET.html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