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的公转中考学习要求:记忆要求:1.记住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和周期。2.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昼夜长短。3.地球五带的名称、范围及其地理现象。理解运用部分: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2.掌握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纬度范围及其规律。3.理解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③地方时的差异;④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日变化。4.理解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地球上的五带;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③太阳照射下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关注点:1.地球的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平面垂直)(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1天(24小时)。(3)产生的地理意义(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③地方时的差异;④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日变化。????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2.地球的公转——绕_____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度固定倾角)(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1年。(3)产生的地理意义(现象):①地球上的五带;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③太阳照射下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3.二分二至的相关知识点。?①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②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③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则为夏季)。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引起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长,斜射越厉害,物体的影子就越长。如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一年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影子最长;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一天中,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短。6.地球上的五带:例题详解1(2015·福州中考)小明于2014年6月21日(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1、2题。地球的公转【解析】1选A,2选B。本题组将地球公转运动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太阳的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就越短。从日出到正午,随着太阳的高度角逐渐变大,物体的影子将逐渐变短。到正午时刻,若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说明此时太阳是直射在当地的,而根据题中提示这一天是夏至,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则穿过当地的纬线是北回归线。例题详解2(2015·漳州中考)读图,完成3~5题。地球的公转【参考答案】1、A2、C3、D【知识背景】本题组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解题思路】第1题:据图示可知,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地区有极昼。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时甲地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时刻。????第3题:据图示可知,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是23.5°N;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相差30°,图中20°经线向西增大,是西经20°向东与其相差30°的经线是东经10°,因此可知,乙地的经纬度是(23.5°N,10°E)。例题详解3(2016·福州中考)图中示意北纬40°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运行路径,读图回答问题。(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地球的________运动造成的。(2)北纬40°位于________(低/中/高)纬度。一年中,A这一天正午太阳升得最________,正午影子长度最________。(3)路径B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日落时间是18:00,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4)C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此时当地更适宜的穿着是甲乙两图中的________图。地球的公转【参考答案】(1) 自转(2) 中 高 短(3) 6:00 昼夜平分(昼夜等长)(4) 冬至 甲【知识背景】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带来的影响。【解题思路】第(1)题:地球的自转带来的影响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第(2)题: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结合题意,此地位于北纬40°,通过看图中太阳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知A为夏至日这天的太阳运动轨迹,这天白昼时间最长,太阳高度最高,正午影子最短。第(3)题: 从图中看,B日出时间为6:00,日落时间为18:00,昼长和夜长都是12小时。第(4)题: C为冬至日这天的太阳运动轨迹,这一天该地昼最短,夜最长。?【小结】????地球的运动是中考必考的考点,分值一般在4~8分左右。而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影响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往往成为许多同学薄弱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结合视频,再借助小型地球仪,认真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