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2张PPT。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改革彼得一世(1672—1725) 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他在位期间,积极向西方学习,兴办工场,振兴贸易;改革军制,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营建新都圣彼得堡。他的统治为近代俄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A.背景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B.时间人物 C、目的:D.措施:E.影响:①16世纪中期,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那时的俄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③1689年,羡慕西欧先进科技文化的沙皇彼得一世掌握实权。为了使俄国成为强国。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讨论:1、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是“暴君”还是“大帝”?请用史实说明)???? (俄总统普京:“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为什么?)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使俄国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奠定了近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其主要局限性:(1)是未能废除农奴制度(2)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3)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4 ) 改革加重农奴的负担 2、1861年改革◎能说出与下列图片相关的人物信息吗从两幅图的比较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请结合上表思考: 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A、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障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什么因素导致俄国的发展滞缓?感知农奴生活政治:受压迫,没有人身自由;经济:受剥削,生活贫困不堪。 结合上述图片、材料及教材,它们共同反映了俄国农奴制具有什么特点?特点: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 。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1853年,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同时转移国内矛盾,沙皇俄国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两年后,英国、法国等国家加入土耳其一方,大败俄军。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把俄国的强国形象打得粉碎,让俄国人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落后,废除农奴制势在必行。B、1861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1.双方:2.起因:3.战败原因: 4.影响:俄国-----英国、法国、土耳其(1)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 (2)转移国内矛盾(3)俄国入侵土耳其侵犯了英法在土耳其的利益直接原因:俄国武器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间接原因:战争期间国内农民运动高涨,威胁俄国后方,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根本原因: 落后的农奴制(1)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2)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3)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沙皇的抉择“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积极: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局限性:这次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C.改革措施: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D.影响: 材料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材料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探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目的何在?目的:化解统治危机,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分析改革的实质“农民获得自由时,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诸位会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说其改革初衷) 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农奴得到土地,按当时市价算仅值5亿多卢布,而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是在保护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沙皇政府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1861年农奴解放时的欢呼课堂小结彼得一世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1689年自上而下的的封建性质的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赎买份地。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适时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坚持改革不动摇,支持、拥护改革。感悟当堂训练题2、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开辟了海外市场 C.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摆脱了殖民统治3、2011年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50周年。这场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D.所有的农奴无偿分得了土地4、“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个评价是针对A. 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中国戊戌变法 D.美国内战5、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A. 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俄国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C. 俄国农民免费获得“份地” D. 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6、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消除障碍C.避免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7、各国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方式各不相同,俄国实现这种转变是通过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推翻殖民统治 D.国家统一运动9、19世纪中期,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请回答:(本题共6分,每问2分)(1)19世纪中期,影响美国、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2)两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各是什么?(3)问题的解决对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美国:黑人奴隶制的存在;(1分)俄国:农奴制的存在。(1分)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资产阶级革命);(1分)俄国: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分)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其他答案只要和题意相符均可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