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7张PPT。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八年级下新知导入 晚年的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情感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记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此时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冰心的遗憾》新知讲解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急需大量的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积极对外侵略扩张。背景战前的日本新知讲解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背景明治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主张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日本曾制定过一个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征服中国;称霸世界。新知讲解 大清国日本国朝 鲜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5月东学党起义背景 到了6月中旬,日本在朝军力已经是清军的2倍,中日战争迫在眉捷。新知讲解 材料1: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1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2)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1)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开始图谋侵略中国。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材料2: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3)清政府: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材料2日本所需的“中日冲突”是什么?(4)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根本原因(提供契机)(有利的国际环境) 背景新知讲解黄海大战 1894年9月,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舰艇十余艘护送援军至大东沟。正当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旅顺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中日间就此展开大战。再次上演一出勇士战死、懦夫奔退的悲剧。清国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提 督:丁汝昌 (定远舰)总司令:伊东佑亨 (松岛舰)新知讲解邓世昌致远舰黄海大战 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旗舰大旗被击落后,邓世昌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敌舰。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新知讲解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黄海大战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的战舰"致远舰",将进行整体打捞。新知讲解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黄海大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伤痕累累的镇远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约600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新知讲解辽东半岛战役 日军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 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徐邦道新知讲解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冲天。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殷红的鲜血、凄厉的哀号…… 当清军的龙旗被战火与刺刀烧割得支离破碎时,1894年旅顺的阴霾天空见证了这样一段旷世惨剧—— 辽东半岛战役新知讲解威海卫战役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新知讲解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VS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中国为何败?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结果:新知讲解《马关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失去更多领土)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加重财政负担)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深入到内陆)割地赔款设厂通商时间1895年人 物李鸿章内 容 影 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 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这场战争使日本获得战争赔款库白银两亿两,加上日本掠夺的大量舰船、武器、物资,折合日元5.1亿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4.5倍。借这笔巨款,日本进一步发展工业,扩军备战,其中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强国。新知讲解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②赔银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定关税。中日《马关条约》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②赔银二亿两;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④在华设厂。④经济侵略加剧;⑤受控制程度加深。①割地面积增加;②赔款数额倍增;③侵略深入内地;探究:对比下列两个条约,你有何看法?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新知讲解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1895年6月---10月台南陷落抗击日军50000余人台湾居民与日军 战斗100余次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32000余人台北台中台南不堪回首的日本殖民50年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了约数十万台湾民众,平均每6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国难。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图新知讲解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各是什么?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P110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 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新知讲解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1.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开设工厂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等方式新知讲解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熊代表俄国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香肠代表德国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太阳代表日本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门户开放时间提出内 容 1899年美国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 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 华政策上的矛盾。评价 新知讲解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原因)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由于列强在华争夺激烈,谁也无力独占中国。美国实力上升,并承认其他列强在华特权。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1)爆发经过(2)主要战役①平壤战役②黄海大战③辽东半岛战役④威海卫战役(3)结果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894年(甲午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第八单元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第三目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步练习选择题 1.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右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4. 2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 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5. 读表1,与这些报道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表1 某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题目统计表时间题目时间题目11日《清国商人归国》28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1日《袁世凯归国》29日《支那人归国》27日《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国》31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6.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痛失宝岛。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依据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关天培8.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对西方政界议论的改编中,符合史实的是( )A.英国:我们可以亲自核定关税了! B.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C.美国:我们可以在山海关驻兵啦! D.俄国:我们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9. 最早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位于古城拉萨老城区中心地段,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1)材料一中提及的清朝驻藏机构创设于哪一年?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意义?(2)材料二中的两位人物是谁?分别简述其为维护台湾主权所作的努力。参考答案C 2.C 3.D 4.C 5.C 6.C 7.B 8.B 9.C 10. (1)1727年。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图1是郑成功,他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图2是徐骧,《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徐骧领导起义,英勇抗击日军。10. (1)1727年。 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图1是郑成功,他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图2是徐骧,《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徐骧领导起义,英勇抗击日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八单元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第三目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ppt 第八单元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第三目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步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