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维新变法运动(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1维新变法运动(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第一目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1、选择题
1.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邹容 D.陈独秀

2.粱启超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宣扬革命 B.发展科技 C.抵御外侮 D.维新变法
3.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
A.放弃天朝观念 B.学习西方技术 C.拥护民主共和 D.反抗列强侵略
4.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5. 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史实是光绪帝( )
A.提倡办洋务,推进全盘西化 B.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C.提倡兴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6.“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该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7. 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8. 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果
A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B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C 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
D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 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9. 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右边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公车上书 D.辛亥革命
10.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洋务派的做法在客观上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变法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3)洋务派和梁启超等人所采取的行为有何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B 6.C 7.B 8.B 9.B
10. (1)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润;支持军事工业发展。 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2)改变官制(或:改变政治制度)。 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都向西方学习,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维新变法运动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日落紫禁城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
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
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新知讲解
领导人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1858年-1927年)
(1873年-1929年)
(1865年-1898年)
(1854年-1921年)
康有为,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谭嗣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失败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故称为“公车上书”。
新知讲解
组织学会
强学会旧址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
强学会
新知讲解
创办报刊
康有为、梁启超把《万国公报》从第46期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新知讲解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新知讲解
百日维新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是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71—1908)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新知讲解
百日维新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新知讲解
百日维新
③ (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④(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司民上书言事。
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从 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史称“戊戌变法”。维新派试图不动摇封建统治基础,照搬西方制度进行社会改革。涉及科举、工业、商业、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从内容上看,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新知讲解
百日维新
新政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新政之初,慈禧虽然没有表示异议,但却提出三条“上谕”强迫光绪帝布告天下。同时做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
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新知讲解
百日维新
材料二: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
材料一: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变法的措施给自己树立的对立面太多、操之过急。
这两则材料说明维新派存在什么问题?
新知讲解
百日维新
变法内容触及守旧势力的封建传统和切身利益,引起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他们决定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来破坏变法,打击维新派人士——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新知讲解
结果
谭劝袁说:“1、包围颐和园。2、杀死荣禄,而他自己(谭)负责派刺客去干掉那个”老朽“(慈禧皇太后),袁世凯巧妙回避任何承诺,告诫谭行动不要过于仓促。
新知讲解
结果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怕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囚禁光绪帝的瀛台
历史意义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2、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3、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
新知讲解
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换我了
新知讲解
戊戌变法失败的这一年,却是中国民人心目中的一个吉利数字:1898。
  这一年,孙中山32岁,他正在日本与菲律宾间穿梭,准备发动推翻清廷的武装起义,起义一次次失
败,但他从来未曾气馁,清王朝终于在14年后被他领导的革命党人所推翻。   这一年,陈独秀19岁,他考取了杭州求是书院,从此开始接触西方思想文化,3年后东渡日本留学,
23年后,他成了中共第一任总书记。   这一年,鲁迅17岁,他考取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初次接触西方近代科学,4年后赴日本仙台学医,
又4年后弃医从文,并加入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光复会。   这一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成,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9岁,20年后的1918年,李大
钊任这一间图书馆的馆长。   这一年,毛泽东5岁,在湖南乡下度过童年。20年后,经人介绍赴北京,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图书馆
助理员,开始接触新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   这一年,周恩来在江苏淮安出生。20年后,在日本旅行,逐步接触马克思主义。  
板书设计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兴起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等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背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