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课】5.1法不可违(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竞赛课】5.1法不可违(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点画面链接播放
《2018年范冰冰偷税》
思考:范冰冰偷逃税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执教人
普子锋




核心素养目标: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学会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依法律己、依法行事
1.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种类,懂得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4分钟时间到
计时4分钟
自主学习:独学、对学、组学
(自学教材p46—52页)
1、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各自应受哪种处罚?
(重点)
分工:主要由1、3、5、7组完成
4、举例说明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5、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重点)
分工:主要由2
、4、6组完成
运用你的经验
(3)结合小勤的事例,说说法律有何作用?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一、合作学习:法的作用
小勤捡了工地上铁卡子,结果被工地保安送到了派出所
请看教材P46小勤的故事
(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P46
规范作用P46
保护作用
探究成果
1、法律有哪些作用?
二、合作探究:违法的含义、类型及其关系
这个司机有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
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超载、无证驾驶
醉酒驾驶、危险驾驶
行政违法
犯罪
司机的违法行为涉及到两类违法行为,
那么还有什么类型的违法行为呢?
对于不同类型的违法行为你能准确的辨别吗?
女子的违法行为
依据法律
违法类别
特征
捡手机不归还给失主
民法通则(物权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
,危害
,应承担
民法
较轻
民事责任
违法结果
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违法类别


堵塞交通
《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行政法规
(第三十一条规定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
危害
,应承担
行政法律法规
较轻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违法结果
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违法类别


杀人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事违法行为
触犯刑法,危害极大,应承担
刑事责任
违法结果
含义: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型,违法行为分为:
(2)根据危害和情节轻重,违法行为分为:
探究
成果
违法
类型
含义:
2、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型?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原因是什么?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原因: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通过分析,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害程度
举例
民事
违法
行为
行政
违法
行为
刑事
违法
行为
深入探究
调节民与民的关系
调节民与官之间的关系
针对犯罪分子
常见有
道歉、
返还、赔偿
常见的有警告、
开除、罚款、拘留
常见有判刑附加罚金、没收财产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
法行为
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违法类型思维图
违法与犯罪关系是怎样的?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结论)
二者关系:
新知探究
1、谁说出一则案例,挑战另一名同学回答。
2、
表达要精、准、快
3、最多进行两赛,有兴趣下课后继续。
1、抢劫他人财物。
2、张某让读八年级的孩子辍学回家。
3、因为房价上涨,张某拒不履行售房合同
4、某人开玩笑说:“地震了。”引起恐慌,导致他人受重伤。
5、家暴。
6、拾得别人的财物不还。
2、5是行政违法行为;1、4刑事违法行为;
3、6民事违法行为
识别违法类型
你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镜头三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
这些都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长城遍布“到此一游”
谎报险情
打架斗殴
用他人身份证买票办卡
假种子害人拒赔
把涂料泼在他人车上
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权
拒不履行购房合同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
这些都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P49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
我们怎么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1、小心被侵害
是健康成长的需要
4、结合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P51
(2)在社会生活中,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P51
(3)在社会交往中,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P51
探究成果
本课小结
2、我知道了
、、、、、、、、、、
1、我的疑惑、、、、、、、、、、
3、我明白了、、、、、、、、、、、、、、
1、图片“欠钱不还”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2、图片“谎报险情”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3、图片中涉及到“毒品犯罪”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课后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事情?
竞赛总结万福八年级道德与法律导学案12
5.1
法不可违
班级
姓名


一、课前准备
1、每个同学至少了解一个身边的案例
2、查找到案例违反了什么法律的哪一条款。
3、建设好自己的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学习标兵、干部、团员要带头.。
二、导学问题(阅读思考教材P46—52页上)
1、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2、什么是违法行为
分工:主要由1、3组完成
3、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各自应受哪种处罚?
(重点)
分工:主要由5、7组完成
4、举例说明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怎样警惕身边违法行为?
5、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重点)
分工:主要由2
、4、6组完成
三、熟悉学习环节,做好课前准备
(一)情景倒入---范冰冰偷税案说明了什么?(2分钟)
(二)自主学习
(1)熟悉学习目标
(2)了解本组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小组互助合作的优势,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组学,最终目的是让小组每个成员都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发言时有话可说。
(三)合作学习:思考小勤的故事,领悟“法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违法行为的类别\特征\含义
(1)利用司机开车和生活中的三个镜头,探究违法行为的类别和特征。
(2)老师展示探讨成果后,大家重读并强记1分钟。
(3)
在老师展示了探究成果后,师生合作又作深入探究,最后老师列出违法类别思维图。
(4)新知探究:在大家掌握了违法类别之后,又引导大家探究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5)小试牛刀:
挑战赛:我来说,你来猜(1、由各组抢先说出一案例,要求另外一组回答,回答不对,其他组可以帮忙2、表达精、准、快,3最多两赛。)
(五)合作探究: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你说、我说、大家说:
我们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每个人至少说出一例
归类,得出探究结果。
践行:怎样警惕身边违法行为?
遵章守法的意义和要求
(六)课堂小结,说说你这节课的疑惑、你知道了哪些、你明白了哪些
(七)当堂测试
(八)拓展提升:共读《学法歌》,下课后思考:怎样避免违法?
四、课堂作业
填表:
违反法律
承担责任
危害程度
举例
共性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选择题
1、“欠钱不还”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2、“谎报险情”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3、“毒品犯罪”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4、2017年3月18日,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旅客的行为是(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5、2017年2月22日,南充一网友黄某在微博上发布村民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参与抢救的村委会书记已被隔离……5
570头家禽已被感染的信息。经调查,该信息为谣言。警方在及时辟谣后将黄某抓获。这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每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③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④要理性利用传播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五、拓展作业(课后)
议一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事情?\\《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
版本
部编人教版
单位
随县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
备课人
普子锋
【摘
要】该教学设计的课题选自部编统一教材《道德与法治》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内容上包括“谁都不能违法”和“犯罪必受惩罚两目”,意在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第一位,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技术方面,运用课改教育理念,利用课件、
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采取了“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当堂训练—拓展提升—课堂小结”七步生成性教学模式,努力打造学为主、学生为主的课堂;打造有序、有味、有色、有效的课堂;打造一堂生命的课堂、欢乐的海洋。教案表格设计独特,格式新颖,内容全面,语言精练,一目了然。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当堂测验、拓展提升。
课题
5.1法不可违
教材概述
本框内容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是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的延伸,是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具体表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最基本的社会规则之一—法律,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从而在生活中遵守法律,防范侵害,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
的学习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区别。根据学生的学情实际,确定本课的学习难点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社交活动少,又缺少法律教育,所以他们只是在生活实践中,零星地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但法律观念淡薄。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喜欢我行我素,不想受到法律约束,再者他们处于青春期,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于家长和老师的法律宣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老师以案说法,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引导学生自觉的遵守法律,做法律的守护者和捍卫者。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学会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学习理念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打造学为主的课堂。
教学策略
学习方法
①七步生成教学法即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当堂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②案例分析法。③情景学习法
自主学习目标
知道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主要表现,知道尊章守法的具体要求。
合作学习目标
准确把握违法的类别及其特征,识别身边的违法行为。
合作探究目标
探究新知识;探究违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危害;形成守法的意识和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一名爱国爱社会的青年。
合作关键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引领,疑难引导;组长负责,小组合作
用时
一课时
资源工具
教材、新闻、校本资源、课件、
多媒体
主体
八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组织课堂
与学生共唱一首歌
增强亲和力
歌唱《学习雷锋》,感受昂扬的斗志,边拍手,边唱。
课前营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主题。
2分钟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范冰冰偷税案》导入新课《法不可违》
观看视频,思考结论
利用新闻热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分钟
呈现目标自主学习
巡察,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进度进行调控,对学习困惑进行点拨。
自由阅读教材p46—p52,把关键词、重要观点划线,做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组学。
先学后教,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分钟
一、合作学习: 法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小勤的故事设问:结合小勤的事例,说说法律有何作用?学生交流时,巡查督导;学生展示时给以点评和鼓励。
根据自主学习的成果,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情景的设置,探讨法律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分钟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法律的作用:(1)法律为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学生结合教材,感悟小勤的故事,总结出法律的作用,并积极发言。朗读一遍
由学生自己感悟得出的结论,体现了生成性教学理念。
2分钟
二、合作探究:违法的含义、类型及其关系。
多媒体播放视频《司机开车》,设问,视频中的司机有哪些违法行为?分别属于什么类型?进一步追问:司机的违法行为涉及到两类违法行为,那么还有什么类型的违法行为呢?对于违法行为不同的类型你能准确的辨认吗?
接着从现实生活中剪辑了三个镜头让学生探讨不同的三种类别的违法行为特征。
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司机的违法行为,并根据自主学习的知识,判断所属的违法类型,并思考不同类型的违法行为的特征
认真聆听多媒体的声音,观察案例中的问题,思考并积极回答。
搞笑视频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案说法,借用搞笑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皆有学问.利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案例说法,更能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不仅引导学生探究三种违法行为的特征,也能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的意识
5分钟4分钟
探究成果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设施,多媒体展示2、违法行为的类别、含义和原因。类
别:(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型,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含义: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积极回答或者聆听问题结论,并按照老师要求重读和强记
由学生讨论展示学习成果,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多媒体展示结论,一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二起到强调的作用,以便突破重点。
3分钟
深入探究
多媒体展示三种违法行为的表格,让学生根据前面探讨的结论进行填表。多媒体展示了违法行为的分类的思维图,引导学生的思考违法行为的分类和特征。
各组长组长好自己的小组,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的魅力。
借用表格和思维图,引导学生理清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其特征,逐步形成知识的系统化。
3分钟
新知探究
多媒体展示:违法与犯罪关系是怎样的?
思考选择积极回答
通过探究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巩固违法的类别
1分钟
小试牛刀
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选择
思考选择积极回答
了解学生重点突破的状况
1分钟
合作探究:身边违法行为
你说我说大家说: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引导大家归纳身边的违法行为: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违法行为,并加以归纳,以警惕侵害。
3分钟
探究成果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3、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P49;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等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
在抛出如何警惕身边违法行为后,引导学生回答如何遵章守法。
认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高认识,符合认知规律
2分钟
本课小结
多媒体展示设问:我的疑问、、、我知道了、、我明白了、、、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老师作点拨。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积极思考问题,勇敢展示,以引起大家共鸣。
全面总结课堂学习情况,解决遗留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目的,促使学生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3分钟
课堂训练
多媒体展示设置的问题
积极思考,抢先回答
当堂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发现问题
2分钟
拓展提升
展示《学法歌》和拓展作业组织学生总结小组竞赛成绩老师作课堂最后总结
共读学法歌,下课后探讨作业
通过延伸拓展,达成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3分钟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法不可违》,在了解违法行为种类的基础上重点认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法律名词较多,通过作比较、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区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可以在学习本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文,为了解各类违法行为的表现作好铺垫。引进小组竞争合作机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引导和点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美中不足的是,乡村学校条件差,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加强。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当堂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张某因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王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处以罚金。张某和王某的行为分别是
(
)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右边漫画中某农资
公司的行为属于(
B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3.2017年3月20日,备受关注的“内蒙古女记者红梅遭丈夫家暴致死案”一审宜判,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金柱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是(
A
)
A.死刑
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缓期两年执行
D.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刺夺政治权利终身
4.李某因倒卖个人信息30余万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李某这一行为(
D
)
①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7年3月31日湖南省政府网消息,日前,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杨某菜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这是张家界市首起食品犯罪案例。据此,完成5、
6题。
5.杨某某的行为违反了


A.民事法律规范
B.刑事法律规范
C.行政法律规范
D.治安管理处罚法
6.对这案例认识正确的是(

①食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有期徒刑七个月属于主刊
③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属于附加刑
④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7.请指出下列情境中人物的正确做法,说明理由。
情境一:小强要萌萌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本地第二天下午三点15分将要发生地震的小道消息。
(1)萌萌应该:
(2)理由:
情境二:放学路上,东东看到小华在用弹弓打路灯。
(1)东东应该:
(2)理由:
8、请你谈谈违法行为的类别
参考答案
1. B 2. B 3.A 4.D 5.B 6.A
7.情境一:(1)拒绝转发。
(2)我们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情境二:
(1)劝阻小华。
(2)打路灯损坏公共设施,是违法行为。情境三:(1)暂时妥
8(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