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与社会七下8.1《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制
年级
七年级下
学习
目标
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实现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知道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懂得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领悟“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直接动力”,感悟原始先民的勤劳、智慧及其对后人所作的贡献。
重点
了解原始的农业聚落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
难点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感受文明的多元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请观察下面图片,说说你对原始农业的猜想?
展示图片
(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课题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欣赏视频,思考问题,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1.阅读课文P100,想一想原始农业能够产生的原因?
(学生各抒己见)
(1)产生时间:大约一万年前。
(2)产生的条件
①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和狩猎无法
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②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
索,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
结合下面图片,讨论下列问题。
有人说,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
谈论:请说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提高了远古先民的生存能力,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新石器时代
1.观察下面的图片,猜一猜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学生各抒己见)
生1:石镰。收割庄稼。
生2:石耘田器。开垦耕地。
生3:石磨盘和石磨棒。加工谷物。
生4:陶器。储存和加工食物。
2.观察对比下面的图片,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各抒己见)
工艺上的不同。将打制石器放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制成平整光滑、刃部锋利的石器。可以多次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3.观察对比下面的图片,说说这些陶器出现的原因,可以用来做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1)出现的直接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
(2)用途:烹煮和储存食物
4.结合上面的图片,阅读课本P101内容。讨论: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三、最早的农业聚落
1. 观察下面图片,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最早的农业聚落会出现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
西亚最早出现农业聚落
拓展提高
结合课本内容,小组讨论: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1.这个农业聚落由那些部分构成的?那里的房屋什么样式的?
2.那里的人从事那些生产活动?
从画面上可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
3.图中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
4.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沟通、往来?
5.厚厚的墙是用来干什么的?
2. 阅读课本P101的内容,归纳总结原始西亚人的生活概况?
(学生各抒己见)
①时间:9000年前。
②地点:西亚地区约旦河谷。
③概况
A.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
B.居民使用从外地输入的石斧、石镰和弓箭。
C.在村子的周围修建了厚实的围墙。
四、我国的农业聚落
1. 阅读课本P101的内容,我国开始出现农业聚落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概况?
(学生各抒己见)
①时间:距今9000年前后。
②地点: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以及辽河流域。
③概况:这里典型的聚落通常由一道壕沟环绕保护起来
内部的房子或者成排,或者聚成若干小群,房子的附近散布着一些贮藏物品的窖穴,有的还有牲畜圈栏、陶窑设施,布置得井然有序。
2. 阅读课本P101的内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分别位于哪里?距今约多少年?
(学生各抒己见)
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
河姆渡氏族距今约 7000年,生活在多水、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阅读课本P101-P102的内容,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明各自特点和判断依据。
(学生各抒己见)
半地穴式: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较冷夏较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干栏式:河姆渡处于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4.结合阅读课本P101-P102的内容,说说你能从下列文物中读出哪些信息?
展示材料。
(学生各抒己见)
  归纳: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距今约七千年,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现了原始农业(种植水稻)、畜牧业,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生产黑陶并定居。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距今约五六千年,我国陕西西安半坡村出现了原始农业(种植粟)、畜牧业和纺织业,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生产彩陶并定居。
5.阅读课本P101-P102的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对比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的异同。
(学生各抒己见)
拓展提高
同学们,你还知道有关我国原始聚落的相关资料吗?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食谱”
河姆渡村落以水稻种植作为农业的主要部分,兼营渔猎、采集、家畜饲养,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山地林间的禽兽、饲养的牲畜、大量的水产,还有野生的水果、野菜及蘑菇、鸟蛋等,都被 搬上“餐桌”,成为河姆渡先民的美味佳肴。许多食物不但能够果腹充饥,还能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其中有不少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为今天的人们所喜爱,或成为宴席上的佳肴珍馔或被选为_上佳的滋补食品,特别如龟鳖等高蛋白食物,更是被制成形形色色的药丸、胶囊等。然而在河姆渡人的“菜並”’上,这些是再寻常不过的食品了。
从自然界获取的食物,有的可以直接食用,如各种水果、菱角等。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现场,发现多处被掰成两半的菱角壳、桃核等,专家推测这是当时人们生吃后遗留下来的。有的食物则需经过加热炊煮处理,一来可以杀菌,二则有助于消化吸收,而且烧熟以后吃起来的口感要比生吃好很多。烤也是人类最原始的饮食方法,它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炊煮器具。河姆渡原始先民自然也用这样的方法来烧烤食物,烧烤的对象多为狩猎而得的禽兽以及饲养的家畜等肉类食物。
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讨论问题,
小组展示
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讨论问题,
小组展示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课前查阅资料,课题展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人们就可以告别以前的穴居和到处漂泊的生活,开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出现了古老的村落。相对安定的生活有利于人们的交往,这样一来就促进了文明的产生和传承。而这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板书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一、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
二、新石器时代
三、典型原始农业聚落
1.西亚地区
2.河姆渡
3.半坡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8.1《原始先民的家园》第2课时 同步练习
填空题。
大约___________年前。 全球气候变得_________起来。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模索,_________了某些野生植物,_________捕提到的些野生动物, 以补充食物。原始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逐渐产生了。
2.那时的人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磨制石器表面___________,刃部锋利。磨制石器大大提高了劳动___________。同时,人们为了储存和察煮食物,还发明了__________。这种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_。
3.在旧石器时代,人们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生,而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依靠____________的粮食和___________的家畜为生,出现了________的聚落。
4.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__________。
5.距今9000年前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中下游以及辽河流域也开始出现农业聚落。
6.在浙江余姚的_________,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聚落遗址。当地居民已使用_____________,能够生产________。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__________,住____________。
7.在陕西西安的_______,人们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聚落遗址。当地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_____,能够生产________。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还饲养______、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__________、鱼钩打猎捕鱼。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住___________的房屋。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  )
A. 西亚地区 B.北非地区 C.南亚地区 D.东亚地区
2.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4.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播放过有关人面鱼纹彩陶盆的节目。人面鱼纹彩陶盆出自________之手。(   )
A. 半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北京人
5.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 ①定居生活? ②建造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⑤使用打制石器⑥用未耜耕地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暑假期间,小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8.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相比,最明显的作用是大大提高了(???? )
A.工具精美程度?? B.聚落人口数量????????????????
C.劳动生产率???? D.生产安全性?
三、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图一和图二的房屋的主人分别是谁?
2.请仔细观察两幅图在房屋结构上的差异,并说出各自的优点。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这说明了什么?
4.如果你穿越时空去图一所在地做客,主人最有可能招待你的主食是什么?
四、 观察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见下图。
1.请说出材料一中哪幅图是打制石器,哪幅图是磨制石器,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2.为什么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更有利于远古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3.材料二所示器皿分别出土于什么流域的哪个远古居民的文明遗址?
8.1《原始先民的家园》第2课时同步练习答案
填空题。
一万 温暖 栽培 驯养 农业 畜牧业
平整光滑 生产率 陶器 新石器时代
采集 狩猎 人工种植 饲养 定居
西亚地区
长江 黄河
河姆渡 磨制石器 黑陶 水稻 干栏式房屋
半坡 磨制石器 彩陶 粟 猪 鱼叉 半地穴式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2.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现了原始农业-------种植水稻。?
3.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陕西西安半坡村出现了原始农业----种植粟。 
4.A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人面鱼纹彩陶盆的了解。人面鱼纹彩陶盆出自半坡原始居民之手。
5.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了解。⑤使用打制石器是错误的,应该磨制石器。
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的俩姐。距今约五六千年,我国陕西西安半坡村出现了原始农业(种植粟)、畜牧业和纺织业,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生产彩陶并定居。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军民房屋的掌握。根据干栏式房屋可以判断出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磨制石器优势的了解。
三、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二:半坡原始居民。 
2.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能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的气候。 3.结构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人类已经能够同自然协调发展。 
4.米饭。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区别。
四、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打制石器;图二是磨制石器。判断依据:打制石器较粗糙,磨制石器较光滑。
2.磨制石器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可以多次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图三出土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图四出土于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
解析:本题考查的对材料的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分。

课件35张PPT。8.1 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二课时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新知导入 原始的农业观察下面图片,说说你对原始农业的猜想?新知导入 牛耕时代的农业新知导入 现代化的农业新知讲解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新知讲解1.阅读课文P100,想一想原始农业能够产生的原因?(1)产生时间:大约一万年前。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2)产生的条件①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和狩猎无法
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②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
索,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土耳其、希腊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西亚是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地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新知讲解2.结合下面图片,讨论下列问题。新知讲解有人说,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
谈论:请说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提高了远古先民的生存能力,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新知讲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新知讲解二、新石器时代石镰收割庄稼1.观察下面的图片,猜一猜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石耘田器开垦耕地新知讲解石磨盘和石磨棒 加工谷物 陶 器储存和加工食物刃部锋利,平整光滑新知讲解2.观察对比下面的图片,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原始,简单,粗糙新知讲解 工艺上的不同。将打制石器放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制成平整光滑、刃部锋利的石器。可以多次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新知讲解3.观察对比下面的图片,说说这些陶器出现的原因,可以用来做什么?新知讲解(1)出现的直接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
(2)用途:烹煮和储存食物。4.结合上面的图片,阅读课本P101内容。讨论: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磨制石器、陶器依靠人工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畜为生新知讲解群居生活定居生活拓展提高1. 观察下面图片,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最早的农业聚落会出现在哪里?三、最早的农业聚落拓展提高 结合课本内容,小组讨论: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1.这个农业聚落由那些部分构成的?那里的房屋什么样式的?
2.那里的人从事那些生产活动?
从画面上可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
3.图中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
4.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沟通、往来?
5.厚厚的墙是用来干什么的?九千年前西亚人的生活新知讲解2. 阅读课本P101的内容,归纳总结原始西亚人的生活概况?①时间:9000年前。
②地点:西亚地区约旦河谷。
③概况
A.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
B.居民使用从外地输入的石斧、石镰和弓箭。
C.在村子的周围修建了厚实的围墙。新知讲解1. 阅读课本P101的内容,我国开始出现农业聚落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概况?①时间:距今9000年前后。
②地点: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以及辽河流域。
③概况:这里典型的聚落通常由一道壕沟环绕保护起来
内部的房子或者成排,或者聚成若干小群,房子的附近散布着一些贮藏物品的窖穴,有的还有牲畜圈栏、陶窑设施,布置得井然有序。四、我国的农业聚落新知讲解 2. 阅读课本P101的内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分别位于哪里?
距今约多少年? 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河姆渡氏族距今约 7000年,生活在多水、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新知讲解 3.阅读课本P101-P102的内容,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明各自特点和判断依据。新知讲解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较冷夏较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新知讲解河姆渡处于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新知讲解 4.结合阅读课本P101-P102的内容,说说你能下列文物中读出哪些信息?骨耜稻谷遗存黑陶钵 材料一: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新知讲解 材料二:西安半坡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鱼钩石斧纺轮粟、菜籽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知讲解 归纳: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距今约七千年,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现了原始农业(种植水稻)、畜牧业,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生产黑陶并定居。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距今约五六千年,我国陕西西安半坡村出现了原始农业(种植粟)、畜牧业和纺织业,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生产彩陶并定居。长江
流域气候湿润 水网密布干栏式水稻牛黑陶黄河
流域气候干燥 河流较少半地
穴式粟猪狗彩陶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新知讲解 5.阅读课本P101-P102的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对比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的异同。拓展提高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食谱”
河姆渡村落以水稻种植作为农业的主要部分,兼营渔猎、采集、家畜饲养,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山地林间的禽兽、饲养的牲畜、大量的水产,还有野生的水果、野菜及蘑菇、鸟蛋等,都被 搬上“餐桌”,成为河姆渡先民的美味佳肴。许多食物不但能够果腹充饥,还能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其中有不少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为今天的人们所喜爱,或成为宴席上的佳肴珍馔 ;或被选为上佳的滋补食品,特别如龟鳖等高蛋白食物,更是被制成形形色色的药丸、胶囊等。然而在河姆渡人的“菜並”’上,这些是再寻常不过的食品了。 同学们,你还知道有关我国原始聚落的相关资料吗?拓展提高 从自然界获取的食物,有的可以直接食用,如各种水果、菱角等。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现场,发现多处被掰成两半的菱角壳、桃核等,专家推测这是当时人们生吃后遗留下来的。有的食物则需经过加热炊煮处理,一来可以杀菌,二则有助于消化吸收,而且烧熟以后吃起来的口感要比生吃好很多。烤也是人类最原始的饮食方法,它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炊煮器具。河姆渡原始先民自然也用这样的方法来烧烤食物,烧烤的对象多为狩猎而得的禽兽以及饲养的家畜等肉类食物。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人们就可以告别以前的穴居和到处漂泊的生活,开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出现了古老的村落。相对安定的生活有利于人们的交往,这样一来就促进了文明的产生和传承。而这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原始农业、畜
牧业的出现新石器
时代典型原始
农业聚落走访原始
的农业聚落西亚地区河姆渡半坡板书设计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 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
2.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