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中华文明探源 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中华文明探源 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8.3《中华文明探源》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制
年级
七年级下
学习
目标
1.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了解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
2.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和抵御灾害的措施。
3.通过尧、舜“禅让”的事件,初步理解禅让制。
4.理解古老的神话传说也是先民精神世界的体现和文化成就的反映。
重点
传说时代所取得的文明成就;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传说故事中体现出的史料价值; 禅让制。
难点
通过比较传说故事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和推测,了解传说故事体现出的史料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古年间,有神人夸父追日,追至太阳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仍嫌不足,于是,欲饮北方大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师:讨论:你觉得这个传说可信吗?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课题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思考问题,展示答案。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一、远古传说
1.什么是远古时代和传说时代?
2.同学们,你知道哪些传说故事?
(学生各抒己见)
盘古开天辟地 伏羲画卦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3.如何理解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发掘证实之间的联系?
(学生各抒己见)
传说故事不全是虚构的,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二、黄帝与炎帝的故事
(学生各抒己见)
1.阅读课本P110,说说为什么炎帝、黄帝
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呢?
(学生各抒己见)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chi)尤等部落。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学生各抒己见)
(1)炎帝的功绩:
发明耒耜
教人农耕
尝遍百草
发明医药
发明陶器
开辟集市
(2)黄帝的功绩:
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数和音乐;其妻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拓展提高
1.同学们,请查阅资料,说说有关炎帝的传说。
相传,天神女娲造人之后,大地上的人类繁衍渐多,食物也愈来愈不足了。这时,出现了一位大神炎帝,他是太阳之神,又称为神农氏。神农氏看到人类以狩猎为生,不但危险,而且数量也不充裕,于是他教人播种五谷,自己生产粮食。神农氏教人播种的时候,天空会纷纷落下很多谷种。把这些谷种收集起来撒播到田里,就可以种出供人食用的五谷。神农氏除了教人播种五谷,还让太阳发出光和热,使五谷茂盛,另人类不愁衣食。他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医治人类的疾病。
2.同学们,请查阅资料,说说有关黄帝的传说。
关于黄帝的传说是这样的:他本来姓公孙,他的父亲名叫少典,也是一位王。有一天,他的母亲忽然梦见一道巨大的电光在围绕着北斗星,照耀着整个世界,于是就怀孕了。24个月后,才生下黄帝。15岁时,黄帝继承了王位,娶了一位妻子,他的妻子就是后来被称为养蚕之神。
在黄帝的领导下,他所在的国家很快就征服了许多地方势力。但是不久,他遇上了一位可怕的对手——蚩尤。这是一位神通广大的人,他长着动物的身躯,头是铜做的,额头是铁的,专门以石头为食物,拥有很多法术,还有80个兄弟。
黄帝与他作战,多次遭到失败。后来,他梦见一位女神,她送给他很多经书,教给他一些咒语。于是,他就依靠这些打败了对手,统一了中国。再后来,天上的最高女神来到他的国家,邀请他到处巡游,使他认识了很多神仙。不久,他就放弃了王位,开始修炼,等待着成为神仙。那一天终于到了,一条巨龙从天上飞来,黄帝和他的72位最亲密的人骑到龙背上飞到天上去了。
3.观察下面图片,思考问题。
(1)这些文物都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那些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
生1: 浙江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和黄河上游地区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人们已懂得纺织、养蚕。
生2: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证实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音乐。
生3: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证明当时已经有了船这种交通工具。
(2)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何意义?
(学生各抒己见)
两者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史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无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三、尧舜禹的传说
1.阅读课本P111的阅读卡,课文中除了讲黄帝和炎帝,还讲了三个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分别是哪三位英雄呢?
(学生各抒己见)
尧、舜、禹
2.阅读课本P111的阅读卡,说说什么是禅让制?
(学生各抒己见)
远古时代由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3.阅读课本P111的阅读卡,说说禹为什么能够成为部族首领?
(学生各抒己见)
因为禹治理黄河,造福了百姓。
4.阅读课本P111的阅读卡,说说大禹治水反映当时哪些社会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聚居地;黄河经常泛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历史。
5.大禹治水的方法对我们现实生活有哪些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
从堵到疏,说明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成功改造自然。
大禹除了治水之外,还做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拓展提高
同学们,请查阅资料,说说你还知道有关大禹的什么故事?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
课前学生分小组完成材料收集,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问题,
小组展示
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讨论问题,
小组展示
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回忆地理知识,同时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课外知识。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华文明的探源》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了解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和抵御灾害的措施。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板书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一、远古传说
二、黄帝与炎帝的故事
三、尧舜禹的传说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8.3中华文明探源 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下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有(  )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部落 ②他建造宫殿,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打井,发明车船 ④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创造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下列属于神农氏的历史贡献的有(  )
①发明耒耜,教人农耕 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③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3.在黄帝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黄河流域的部落推举首领采用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选举制 D.定期轮换制
4.相传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技术是(  )
A. 建造房屋  B. 制作乐器 C. 采集草药  D. 养蚕抽丝
5.下列史实与大禹无关的是(?) A.三过家门而不入 B.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 C.教人打井 D.传位于儿子
6.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孙中山陵
7. 近年来,每到夏季,经常有多地出现暴雨天气,如何治水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下列哪一人物最早治理过黄河(  )
A.禹 B.李冰 C.王景 D.郦道元
8.“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中的这句话反映了传说时代炎帝时期出现的什么社会现象(  )
A.教人农耕 B.发明医药 C.发明陶器 D.开辟集市
9.浙江绍兴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和黄河上游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人们已懂得( )
A.纺织、荞蚕 B.纺织、造船 C.纺织、打井 D.养蚕、造车
10. 以下关于传说故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它或多或少包含一定的事实成分,是真正的史实
②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料,保持了历史的连贯性与丰富多彩
③它对我们了解远古历史起到了桥梁作用
④它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单题。
1.相传,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曾经在会稽山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等礼品,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开会迟到了,禹认为他轻视了自己的命令,就把防风氏杀了。
这个传说说明原始社会发展到末期,产生了什么变化?
2.每年清明节,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齐聚陕西黄帝陵,公祭黄帝。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的海外人士来到陕西祭拜黄帝?
三、材料分析
1.观察图片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示意图。
材料二:在我国,有关新石器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有:浙江绍兴出土的丝织品残片,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纺轮,半坡遗址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船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河南汤阳和洛阳等地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考古发现有没有印证黄帝传说中的内容?这些文物印证了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3)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的问题,大家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执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三: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个历史时期的事?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3)你喜欢这种制度吗?谈谈你对这种制度的看法。
观点评析题。
观点一:“远古传说就是历史事实。”
观点二:“不对,远古传说全都是神话,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发掘证实之间的联系??
8.3《中华文明探源》第一课时同步练习答案
选择题。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黄帝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数和音乐;其妻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故选A。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炎帝功绩的识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故选择D。
A
解析:本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黄帝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黄河流域的部落推举首领采用的是禅让制。故选择A。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养蚕抽丝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故选D。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人打进的黄帝,与大禹无关。 故选择C。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文始祖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的时候,黄河泛滥,舜任用禹去治水,禹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他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三过家[ ]而不入,领导人民治服了洪水。故选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大禹治水的了解。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炎帝时期已经出现了“市”, 从事货物交易的场所。故选D。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绳纹、蚕纹陶器”可知,当时人们已懂得纺织、养蚕。故选择A。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说故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 ;传说故事浓缩地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和发明;传说故事中的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但传说故事并不是真正的史实,所以①表述错误。故选D.
二、简单题。
1.答: 这个传说说明了原始社会已经走向解体,阶级产生,禹已拥有生杀予夺的特权和特殊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的学生对阶级产生的了解。
2.答:黄帝作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在当时凝聚起了族人的创造力,开启了中华5000年文明。我们缅怀和祭祀他,就是要继承黄帝的“凝聚”和“创造”精神,把所有海内外的炎黄子孙的创造力凝聚起来,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作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在当时凝聚起了族人的创造力,开启了中华5 000年文明。我们缅怀和祭祀他,就是要继承黄帝的“凝聚”和“创造”精神,把所有海内外的炎黄子孙的创造力凝聚起来,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
材料分析
(1)黄帝开始建造言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2)有。这些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并以船为交通工具,当时还出现了原始音乐(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3)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解析: (1 )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的贡献有: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
们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 2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二中的考古发现印证了黄帝传说中的内容。这些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并以船为交通工具,当时还出现了原始音乐(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 3 )本题考查的是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2. (1)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2)禅让制。当时的禅让制实质上是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略。提示:无论选择喜欢还是不喜欢,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大家推举有才德 的舜为继承人。尧于是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让给了舜。当舜年老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式把部落首领的职位让给了禹。这种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2 )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而不入这一典故。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3 )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学习大禹的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精神;勤劳勇敢、敢于与大自然斗争的精神;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精神。[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和大禹治水的识记。
四、论述题。
远古传说是经过人们长期口耳相传的方式留传下来的传说故事,其中有许多想象和夸大的成分,带有神话色彩,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传说故事不全是虚构的,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我们只要对远古传说进行科学的分析,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历史资料。所以,我们要用科学和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远古传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发掘证实之间的联系了解及考察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课件31张PPT。8.3 中华文明探源
第二课时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上古年间,有神人夸父追日,追至太阳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仍嫌不足,于是,欲饮北方大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竟长成一片桃林。新知导入你觉得这个故事可信吗?为什么?在文字未发明以前,人类的历史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传说。新知讲解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时代? 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
古史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新知讲解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传说故事?盘古开天辟地伏羲画卦女娲补天一、远古传说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2.如何理解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发掘证实之间的联系?鸟瞰大河流域新知讲解 传说故事不全是虚构的,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新知讲解 1.阅读课本P110,说说为什么炎帝、黄帝
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呢? 二、黄帝与炎帝的故事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chi)尤等部落。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黄结盟 中国传说时代今陕西北部一带姬姓部落首领。在熊建立国家,故又称熊氏。新知讲解黄帝炎帝 中国传说时代今陕西、湖北一带姜姓部落首领,出生于烈山(湖北省厉山镇),故又称烈山氏。2.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新知讲解炎帝 神农氏发明耒耜
教人农耕
尝遍百草
发明医药
发明陶器
开辟集市(1)炎帝的功绩:新知讲解(2)黄帝的功绩: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数和音乐;其妻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建造宫殿仓颉造字养蚕织布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新知讲解 相传,天神女娲造人之后,大地上的人类繁衍渐多,食物也愈来愈不足了。这时,出现了一位大神炎帝,他是太阳之神,又称为神农氏。神农氏看到人类以狩猎为生,不但危险,而且数量也不充裕,于是他教人播种五谷,自己生产粮食。神农氏教人播种的时候,天空会纷纷落下很多谷种。把这些谷种收集起来撒播到田里,就可以种出供人食用的五谷。神农氏除了教人播种五谷,还让太阳发出光和热,使五谷茂盛,另人类不愁衣食。他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医治人类的疾病。拓展提高 1.同学们,请查阅资料,说说有关炎帝的传说。 关于黄帝的传说是这样的:他本来姓公孙,他的父亲名叫少典,也是一位王。有一天,他的母亲忽然梦见一道巨大的电光在围绕着北斗星,照耀着整个世界,于是就怀孕了。24个月后,才生下黄帝。15岁时,黄帝继承了王位,娶了一位妻子,他的妻子就是后来被称为养蚕之神。
在黄帝的领导下,他所在的国家很快就征服了许多地方势力。但是不久,他遇上了一位可怕的对手——蚩尤。这是一位神通广大的人,他长着动物的身躯,头是铜做的,额头是铁的,专门以石头为食物,拥有很多法术,还有80个兄弟。拓展提高 2.同学们,请查阅资料,说说有关黄帝的传说。 黄帝与他作战,多次遭到失败。后来,他梦见一位女神,她送给他很多经书,教给他一些咒语。于是,他就依靠这些打败了对手,统一了中国。再后来,天上的最高女神来到他的国家,邀请他到处巡游,使他认识了很多神仙。不久,他就放弃了王位,开始修炼,等待着成为神仙。那一天终于到了,一条巨龙从天上飞来,黄帝和他的72位最亲密的人骑到龙背上飞到天上去了。拓展提高新知讲解3.观察下面图片,思考问题。浙江河姆渡出土的刻有蚕纹的象牙盅 (1)这些文物都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浙江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和黄河上游地区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人们已懂得纺织、养蚕。新知讲解半坡遗址出土陶埙河南舞阳出土骨笛 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证实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音乐。新知讲解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型彩陶壶 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证明当时已经有了船这种交通工具。新知讲解 (2)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何意义? 两者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史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无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鸟瞰大河流域新知讲解三、尧舜禹的传说 1.阅读课本P111的阅读卡,课文中除了讲黄帝和炎帝,还讲了三个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分别是哪三位英雄呢? 尧、舜、禹禹像鸟瞰大河流域新知讲解 2.阅读课本P111的阅读卡,说说什么是禅让制? 远古时代由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禅让会议谈谈对禅让制的看法?作用: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鸟瞰大河流域新知讲解3.阅读课本P111的阅读卡,说说禹为什么能够成为部族首领? 因为禹治理黄河,造福了百姓。大禹治水传说中的洪水泛滥地区新知讲解4.阅读课本P111的阅读卡,说说大禹治水反映当时哪些社会情况?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聚居地;黄河经常泛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历史。5.大禹治水的方法对我们现实生活有哪些启示?从堵到疏,说明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成功改造自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这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王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6.大禹除了治水之外,还做了什么?新知讲解拓展提高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同学们,请查阅资料,说说你还知道有关大禹的什么故事?拓展提高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华文明的探源》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了解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和抵御灾害的措施。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炎黄战蚩尤
炎帝与 华夏族人文初祖
黄帝 炎帝的功绩
黄帝的功绩
炎帝、黄帝与
尧舜禹的传说
板书设计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 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中华传说的。
2.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