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6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下6.6《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
课题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建国初期的外交三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改善;改革开放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内涵。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经历的几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概貌。
3、通过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活动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弱国无外交”,以及我国取得的这些成就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密切相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的富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责任意识。
重点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中美关系的改善。
难点
改革开放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认识图中人物吗?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
师: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近百年的近代外交是屈辱的外交,是造成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过去的种种屈辱不再继续,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新的方针政策,并最终赢得世界的认可与尊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前收集资料,预习有关知识。
将本课的兴趣点找到,引出正课做铺垫。
讲授新课
一、初登国际舞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出兵朝鲜,并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问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种怎样的形势?
(国际形势: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
问题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实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三: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教师总结:【知识点】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1)背景: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提出了三条外交方针。
(2)内容:
①“另起炉灶”
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要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在考虑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③“一边倒”
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合作探究】结合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原则。
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给予同情和支持。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革命胜利的成果,保护和平,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3)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结束了百余年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掀开了中国外交新篇章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一年之中先后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0月5日苏联第一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合影。
【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中国 积极主动 世界
(2).以和平共处影响世界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结合课本51页内容,完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表格。
提出时间:1953年
提出者:周恩来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确认: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影响/意义:
①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以求同存异感动世界——万隆会议
【自主学习】万隆会议的概况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会议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会议目的: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同 命运相同、发展要求相同
异 社会制度不同宗教、生活习惯等不同
学史明智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
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 结与合作
过渡: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那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我国在70年代又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呢?
二、努力开创新局面——70年代的外交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建交
3、中日建交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什么如此开怀大笑?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讨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 “恢复”一词的由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合法席位长期被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最大阻力:美国。
时间:1971年10月25日
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内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合作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一:多国代表欢呼庆祝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材料二: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材料三: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①: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
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历史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飘扬
过渡:重返联合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可以接触其他国家的很好平台,比如说这一时期我们与在联合国中最具影响力的资本主义大国美国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变化。
(二)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长期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为何两个大国在70年代由敌对走向对话?
结合材料,讨论70年代中美改善关系原因?
材料一:中苏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激烈交火。这次事件后,中苏两国在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关系降至冰点。
——整理自《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苏联的霸权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
美国: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共同利益
中国:① 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启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的利益
根本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要求:独立完成
时间:2分钟
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
1971年4月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
(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英语:Ping Pong Diplomacy)指1971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乒乓外交实际上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的外交。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问题:“一个时代结束了” 指什么?“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
一个时代,指的是中美敌对状态;另一个时代,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签订: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作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材料研读】
中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方声明: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台湾问题
中美正式建交: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邓小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那是1979年1月28日,大年初一,中美建交尚未满月,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带了20多个随从和8个中方安保人员,飞往大洋彼岸,次日凌晨抵达美国。图为邓小平夫妇和美国总统卡特夫妇在白宫向人们致意。
过渡:在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之际,作为美国的好兄弟日本也像中国抛出了橄榄枝,要求访问中国。
时政热点
5月19日,中美两国经贸代表团经过两轮磋商,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
6月15日,美国正式公布了将被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将对50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第一组中国关税将于7月6日开征。第一组中国关税涵盖340亿美元进口;此外,将对160亿美元的第二组关税进行进一步评估。
7月6日,美国政府正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与此同时,中方反制措施亦对等、同步展开。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已经打响。8月23日,美国和中国互相对价值16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贸易战进入“第二幕”。
中方并不想打贸易战,但面对美方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中方不得不予以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我们将立即出台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征税措施。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
问题:中美双方发生贸易摩擦
认识: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友好交流、合作共赢。
中日建交(冰释雪融)
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热潮)
过渡:70年代是我们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辉煌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新时期中国的朋友圈又有哪些国家呢?
三、全方位的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时间:改革开放以后。
2.原因: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新时期外交政策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2)独立自主,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4、表现:(1).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全方位)
(2).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全方位)
(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层次)
(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立体化)
过渡:通过上述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不断推进,我们形成了什么样的外交格局呢?
外交布局
全方位: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
多层次:从美俄、欧日、发展中国家等不同层次。
立体化: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6.影响:
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合作探究】回顾百年: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对比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和新中国辉煌的外交成就,分析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
2.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结合材料进行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从正反两面阐述观点
举身边的例子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
小组合作,分析材料
回顾已知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
结合图片,理解知识
明确知识
自主学习
欣赏图片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
欣赏图片,联系当今时政
自由发表观点
合作探究,以史为鉴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让学生明白外交政策制定背后有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看历史现象要有“多元联系”的思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感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所体现的精神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利于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体现历史的联系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图文结合,便于理解
充分理解一个中国的原则
图文结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以史为鉴,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历史
课堂小结
回顾我们外交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而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习总书记说过积土为山,积水为海,美好和幸福生活不会自己出现,成功是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我们要不断坚持开放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板书
6.6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练习)
一、选择题
1.抗美援朝战争体现了毛泽东的哪一条外交原则(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形象地提出了三条外交原则。其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 )
A.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B.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D.先搞好国内建设,再发展对外关系
3.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促进了此次国际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4.下列关于亚非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中国同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右图为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
7.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20世纪50年代,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
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③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运用这些原则解决了与苏联的建交问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8.毛泽东曾深情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1945年,中苏美英等五十多个国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B.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表达了亚非人民要求独立的共同愿望
C.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中国加入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
9.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APEC会议的召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0.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美国,两国元首共同规划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蓝图。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其意义在于( )
A.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标志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表明( )
①中国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②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④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下图反映了中美贸易额从渐增到剧增的因素有( )
①“大跃进”运动②“文化大革命”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核心和敏感问题,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在台湾问题上,中美两国达成的共识是( )
A.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美国只承诺撤出在台湾的全部美国武装力量
C.美国只承诺不在政治领域支持台湾当局
D.中美同意在适当的时间再讨论台湾问题
14.右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
15.握手是一种礼仪,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四十多年前,中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就美国而言,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处于劣势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C.与中国友好交往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D.只有联合中国,世界才能和平
16.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 决定的。( )
A.当前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军事力量
C.我国的综合国力 D.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18.下列关于中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并破裂
③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恢复正常
④20世纪80年代初,两国关系开始改善,20世纪80年代末才进入正常化轨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今年我国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信峰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上述外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弘扬“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C.增强与东欧国家的传统友谊 D.营造中国发展和平的国际环境
20.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日两国建交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 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⑤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⑥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③④①②⑥ C.③④②①⑤⑥ D.⑤③④②①⑥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盼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2)周恩来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
(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
(4)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要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
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2)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两例。
(3)结合材料二,中美之间的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恢复到邦交正常化,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D
C
B
B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B
D
D
D
B
D
B
二、非选择题:
21.
(1)时间:1955年4月。
特点: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国际会议。
(2)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即受过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此外还有共同的愿望.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
(3)“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4)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促进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万隆精神。含义: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22.
《联合公报》
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3)外交政策应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课件62张PPT。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下册新知导入你认识图中人物吗?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国际形势: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一、初登国际舞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种怎样的形势?新知讲解材料一: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出兵朝鲜,并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材料三: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实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提出了三条外交方针。(2)内容: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即要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在考虑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新知讲解结合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原则。 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给予同情和支持。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革命胜利的成果,保护和平,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新知讲解新知讲解(3)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外交的影响: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结束了百余年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掀开了中国外交新篇章(1)新中国成立后一年之中先后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0月5日苏联第一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合影新知讲解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中国世界积极
主动【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新知讲解(2).以和平共处影响世界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访问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知讲解结合课本51页内容,完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表格1953年周恩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①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知讲解【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问题探究】1.2.3.尊重平等和平新知讲解受到欢迎的周恩来“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新知讲解(3).以求同存异感动世界——万隆会议1955年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自主学习:万隆会议的概况】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新知讲解【历史的抉择:何去何从】【问题探究】假如我们采取这两种方式
中的一种,可能导致会有什么后果?新知讲解同异命运相同
发展要求相同
社会制度不同宗教、生活习惯等不同【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新知讲解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学史明智“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 新知讲解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 结与合作求【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意义】同存异万隆精神新知讲解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日建交2、中美建交......新知讲解二、努力开创新局面——70年代的外交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什么如此开怀大笑?新知讲解讨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 “恢复”一词的由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合法席位长期被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最大阻力:美国新知讲解时间:
会议:
内容: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扬眉吐气新知讲解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材料一:多国代表欢呼庆祝中国恢复合法席位材料二: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材料三: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①: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②: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合作探究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历史意义: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知讲解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飘扬新知讲解(二)、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长期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新知讲解 1、为何两个大国在70年代由敌对走向对话?
新知讲解材料一:中苏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激烈交火。这次事件后,中苏两国在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关系降至冰点。
——整理自《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苏联的霸权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结合材料,讨论70年代中美改善关系原因?新知讲解美国中国共同利益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① 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根本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的利益新知讲解2.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要求:独立完成
时间:2分钟

新知讲解 1971年4月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新知讲解乒乓外交(英语:Ping Pong Diplomacy)指1971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乒乓外交实际上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的外交。(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新知讲解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新知讲解(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一个时代,指的是中美敌对状态;另一个时代,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一个时代结束了” 指什么?“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新知讲解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台湾问题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签订:作用: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新知讲解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4)中美正式建交:新知讲解邓小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那是1979年1月28日,大年初一,中美建交尚未满月,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带了20多个随从和8个中方安保人员,飞往大洋彼岸,次日凌晨抵达美国。图为邓小平夫妇和美国总统卡特夫妇在白宫向人们致意。 2019年5月19日,中美两国经贸代表团经过两轮磋商,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
6月15日,美国正式公布了将被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将对50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第一组中国关税将于7月6日开征。第一组中国关税涵盖340亿美元进口;此外,将对160亿美元的第二组关税进行进一步评估。
7月6日,美国政府正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与此同时,中方反制措施亦对等、同步展开。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已经打响。8月23日,美国和中国互相对价值16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贸易战进入“第二幕”。
中方并不想打贸易战,但面对美方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中方不得不予以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我们将立即出台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征税措施。时政热点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问题:中美双方发生贸易摩擦认识: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友好交流、合作共赢。3、中日建交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热潮)冰释雪融新知讲解1973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法国总统蓬皮杜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观洛阳龙门石窟1973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访华时游览北京天坛1949—1979年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图——摘自中国外交部网站1972年新知讲解2.原因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新时期外交政策(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2)独立自主,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三、全方位的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时间:____________以后。改革开放新知讲解 (1).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全方位)2018年4月27日,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4、表现:习近平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习近平主席会见朝鲜领导人总统金正恩新知讲解(2).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全方位)1989年5月,邓小平会见前苏联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恢复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习近平主席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主席会见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习近平主席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新知讲解(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层次)2016年4月22日,张高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中国签署《巴黎协定》,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暖。2016年第十四届中泰禁毒合作双边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共同推动两国禁毒合作务实、深入发展。从2008年底起,中国海军每年派舰队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世界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新知讲解(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立体化)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行。2017年9月,金砖国家(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新知讲解5.外交布局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从美俄、欧日、发展中国家等不同层次。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全方位的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6.影响:
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新知讲解回顾百年: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南京条约》签订《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上海APEC会议 对比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和新中国辉煌的外交成就,分析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小组共同探究新知讲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
2.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知讲解课堂练习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立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
A课堂练习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C.中国首次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课堂练习3.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
A.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C4.(2017?宁夏)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人类命运 国际和平
C.亚非崛起 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 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 中国角色 D课堂练习课堂总结回顾我们外交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而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习总书记说过积土为山,积水为海,美好和幸福生活不会自己出现,成功是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我们要不断坚持开放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美好未来。1、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毛泽东)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4、外交成就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上海APEC会议召开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邓小平)板书总结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