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21张PPT)

资源简介

世界各国的崛起之路
俄国
日本
美国
德国
1861年改革
明治维新1868年起
南北战争1861-65年
1871年德国统一
世界之潮流: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中国之困窘:政治专制
经济落后
思想禁锢


中国向何处去
维新变法运动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光绪
慈禧

兴起

发展

高潮

结局
阅读课文(p102-105,共11段)

1—2段
3—7段
8—9段
10—11段
人物 事件/活动
兴起
发展
高潮
结局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本102-104,完成表格
康有为( 1858—1927),广东南海人,出生于官僚家庭,从小熟读儒家经典.,但是,中国备受列强欺凌,从儒家经典里却找不到解救的办法。他开始对这些经典表示怀疑。后来,他通过阅读外国书籍,发现俄国和日本都经过变法迅速强盛起来。他觉得找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
粱启超( 1873—1929),广东新会人。他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就拜康有为为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活动的得力助手。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兴起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当时的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
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强学会
发展
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严复创办《国闻报》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阐述变法主张:变则强,不变则亡。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国闻报
强学会
中外纪闻
保国会
时务学堂
时务报
强学会
强学报
万木草堂
维新派立学会、办报纸
启发民智、制造舆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高潮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开始变法。
《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开始标志
材料: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898年初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
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等。
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派人出国留学等。
变法的主要措施
结合资料1、2,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戊戌变法的措施是否全面体现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没有,没能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
除“旧”布“新”
结局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捕杀维新派,史称“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失败)
材料一: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 …—萧一山《清代通史》
材料三:……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载湉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荣孟源 《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看法。
变法失败之原因探讨
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维新派远离民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保守势力强大
影响
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奏。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启示
要救中国就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
失败
中华民族的探索之路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