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件(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件(39张PPT)

资源简介

画面中那个身带血迹、瘦弱并颤抖着的人代表的是当时受尽欺凌的中国人。他正被众多不平等条约扎得像个木乃伊。表明帝国主义者凭借多个不平等条约残酷剥削中国人。












1840年
1842年
1851年
1856年
1860年
1864年
1894年
1895年
1900年
1901年
追忆历史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朝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
清政府将如何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呢?
内忧
外患
第二课 洋务运动与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洋务
“洋”原意指外国,“洋务”即指一切涉及外国的事务。

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
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阅读书本P98—P100图片及其介绍,找出洋务运动的时间、背景、目的、代表人物、旗号、主要措施。
洋务运动的概况
自主学习
时间
背景
目的
代表
人物
旗号
主要
措施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
以“求富”为旗号,兴办各种新式民用企业
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
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

1867年 天津机器局
(崇厚)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军事工业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1861年 安庆军械所 (曾国藩)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李鸿章)
1865年,曾国藩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它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毛瑟枪,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它的管理还比较落后,工人缺乏积极性,武器质量得不到保证。他们制造的炮弹铜箍不合格,战时要用锉刀加工后才能使用。甲午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使用过这种炮弹,深受其害。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新式军工企业
思考:新式军事工业“新”在哪里?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采用了机器工业生产方式和雇佣劳动,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特征
中国第一艘铁甲舰——平远号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在1874年开始筹办的新式海军舰队,于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正式成立,规模一度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一。


筹办近代海军
南洋水师:1875
福建水师:1879
东洋第一坚舰——镇远号
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
北洋水师主力舰之一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72年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年成立于上海,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工业。招商局开办后一直遭受外国轮船公司的压制,许多爱国商人主动将货物交给招商局承运,帮助招商局站稳了脚跟。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1873—1893年,获利白银六百多万两,但大多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轮船招商局
上海总办事处
  汉阳铁厂,前临汉江,后靠龟山,由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1893年建成投产,有大小十个分厂,是当时亚洲第一大钢铁联合企业。
图为1894年7月3日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京师同文馆
赴美留学幼童
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些留美学生回来后,绝大多数人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才。其中,詹天佑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唐国安成为著名教育家,曾担任清华学堂校长。
詹天佑

洋务运动的结果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富国强兵,它达到这个目的了吗?
没有。如:甲午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李鸿章
结合P99阅读卡“马车铁路”和P100资料1、资料2,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阅读卡 “马车铁路”
1880年,洋务派兴办的开平煤矿为运送煤炭,修筑了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次年竣工。建成后,清朝官员怕火车惊动附近的皇帝陵墓,最初竟然禁止使用机车,只准用骡马拖火车,人称“马车铁路”。而在邻国日本,1872年出现了由英国人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明治天皇亲自参加通车庆典,国人纷纷前来。在月台上脱下鞋子,小心翼翼地登上火车参观。
1、思想封建愚昧保守
2、洋务运动只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根源,因而最终失败。
资料2 19世纪下半叶,中日双方都派人去欧洲学习。铁血宰相俾斯麦在观察了双方的学习状况后说,中国和日本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到欧洲来的日本人,讨论各种学术,讲求政治原理,谋划回国进行根本改造;到欧洲来的中国人,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回去就算了。
有些人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



有些人说: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你说呢?
洋务运动的评价
  资料1
  绝大多数洋务企业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陷于困境。军事企业均属官办,封建性浓厚,成效不大。洋务派办的民用企业也境况不佳,多数亏损破产,能继续维持的为数很少。有的被洋商兼并,如开平煤矿、华盛纺织厂;有的因被外国侵略者直接占领而停办,如漠河金矿;有的在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亏损累累,难以为继,如轮船招商局;有的因经营不善而被迫停办,如兰州织呢局。 (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晚清卷。)
洋务运动的评价
不足之处(局限性):
所办企业管理比较落后,工人缺乏积极性,效率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存在比较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没有涉及政治上的改革;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资料2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个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考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于是而有“商战”一说。比之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命题,洋务派的认识无疑已更深入一层。(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的评价
成功之处(积极影响):
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
(1)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生产和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阅读课文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举办人、时间、主要分布地、主要分布产业、主要工业门类、代表性企业等。
自主学习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在外商企业和洋务派民用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
(1)背景:
1、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2)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行业:
主要是日用轻工业,主要有船舶机械修造业、缫丝业、棉纺业、面粉业、火柴业和印刷业等。
2、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较小,力量微弱,发展困难重重。
(3)规模:
(4)代表企业:
1866年,铁匠方举赞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发昌机器厂开始使用车床,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家民营工业企业。19世纪70年代,发昌机器厂发展很快,能够制造小火轮和车床等。不过,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90年代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建立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在当地引起风波。手工缫丝业行会扬言要捣毁机器,以保护手工缫丝者的利益。社会上出现种种流言蜚语,如“男女同厂做工,有伤风化”,“烟囱高耸,破坏风水”。陈启沅不得已一度将丝厂迁至澳门。后来,工厂因外国资本的排挤而倒闭。
发昌机器厂与继昌隆机器缫丝厂
阅读卡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

资料1 甲午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资料2 据统计,从光绪二十一年至民国2年(1895—1913)间,历年设立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共计549家,资本总额为12 028.8万元,比前一阶段有大幅度增长。尤其在光绪三十年至三十四年(1905—1908)间,曾出现创办新式厂矿企业的热潮,4年当中新设厂矿共238家,资本额达6 121.9万元。
(摘自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晚清卷。)
阅读上述两则资料,结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从上述资料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1)背景:
(2)代表人物:
状元实业家
张謇
资料1 《马关奈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攫取财富。曾经高中状元的张謇(jiǎn)深感忧虑,认为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才能够维护中国的利益。于是他大力倡导“实业救国”,并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于创办实业。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其中以1899年成立的大生纱厂影响最大,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资料2 张謇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国家像一棵树,教育就是花,海陆军就是果实,而树的根本则在实业。如果人们只是贪图花与果的灿烂甜美而忘记根本,那么花与果都是无从谈起的。他把赚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
状元实业家张謇
状元是科举时代无数士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许多人高中状元后都热衷官场,寻求在仕途上更大的发展。张謇中了状元之后,却选择了创办实业,当上了以前为士人们所轻视的“商人”。对此你如何评价?
张謇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优秀代表,他出于爱国之心、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他也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
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2)影响: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

代表人物: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
——“自强”(江南制造总局)

时间:
目的:
背景:内忧外患
创办新式民用工业——“求富”(轮船招商局)
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评价
P100
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19 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初步发展:
产生时间:
特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区:
行业:
规模: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主要是日用轻工业
较小,力量微弱,发展困难重重
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代表人物:
状元实业家张謇
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忙自救。
师夷长技三十年,自强求富办洋务。
奕?曾李与左张,工业海军和学堂。
甲午一战三军败,国未能富兵未强。
开辟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艰又长。
歌谣小结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自由、民主化为主要标志,也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化”。
近代化
拓展延伸

结合现实,谈谈洋务运动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
史海沉思
1.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2.积极学习、借鉴、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
3.注意体制的变革,使生产关系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分析
1、从材料中找出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



2、从材料中找出洋务运动的目的?

3、洋务运动主张怎样去维护清朝统治?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构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②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
维护清朝统治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