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2张PPT。第八单元第三课一、公车上书(拉开序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拒和、迁都、变法为什么要变法?怎样变? 康有为( 1858—1927),广东南海人,出生于官僚家庭,从小熟读儒家经典.但是,中国备受列强欺凌,从儒家经典里却找不到解救的办法。他开始对这些经典表示怀疑。后来,他通过阅读外国书籍,发现俄国和日本都经过变法迅速强盛起来。他觉得找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粱启超( 1873—1929),广东新会人。他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就拜康有为为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活动的得力助手。 康有为与梁启超阅读卡一、公车上书(拉开序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拒和、迁都、变法为什么当要变法?怎样变?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影响: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二、思想传播(不断发展)组织学会、学堂目的:聚众讲学,宣 传维新变法,培养维新派骨干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系列文章,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二、思想传播(不断发展)创办报刊二、思想传播(不断发展)天津的《国闻报》严复在《国闻报》上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他特别强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他认为,国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由弱转强,这样才符合进化的规律,否则将会走向灭亡。1)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促进了 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作用:二、思想传播(不断发展)维新派在不断传播维新思想的时候,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变法迫在眉睫……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开始变法。1898年是中国旧历戊戌年,所以这次变法又被成为“戊戌变法”。三、戊戌变法(推向高潮)文献折史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国;国安得不弱?今变形新法,帮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之开国会折》根据史料,康有为的强国主张具体是什么?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的主要措施 资料1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目的:国家富强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慈禧收到吁请太后“即日训政”密折。荣禄调兵遣将,切断京、津交通,又令奉召进京的袁世凯“即日回防”。袁世凯担心谭嗣同劝其出兵围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牵连自己,遂向荣禄告密 。1898年9月20日 慈禧大怒,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诏书,宣布“训政”,光绪被囚于瀛台。同时密令搜捕康有为等人。1898年9月21日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被杀于刑场,史称“戊戌六君子”。1898年9月28日四、失败(结果)它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奏。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积极影响:一起探究,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身上尝到哪些优秀品质?努力学习,增强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理想热爱自己的祖国,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情操珍爱生命我们小组合作,比较洋务运动相比康有为等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异同?资料 康有为认为,日本能够强走起来,是因为它实行了君主立宪。中国要摆脱悲惨的命运,实现富强,不能只在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学习西万,曲颁像日本那样,在政治上也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根据材料简析这次维新变法失败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软弱性),袁世凯的出卖寄希望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历史在这里沉思,这世纪未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这一幕,悲壮还是感动?3.它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更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历史发展趋势:政治上追求民主化 经济上追求工业化4.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第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虽然历时短暂,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教训,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奏。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5.维新变法的影响:通过维新变法的了解,大家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身上尝到怎样的品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十九大报告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救中国就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6.性质:7.影响:8.教训(启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奏。“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变法维新运动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的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称它为“百日维新”。因1898年为戊戌年,所以也称“戊戌变法”。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提出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舆论界的领导地位。2.背景:①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一、维新变法序幕公车上书洋务运动失败,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是引进“坚船利炮”那么简单,需要寻求新的强国之道。1.此人是谁?2.同时被杀的还有谁?3. 他们为什么被杀?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和康广仁变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