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3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22张PPT)

资源简介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晚年的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情感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记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此时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冰心的遗憾》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急需大量的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背景
战前的日本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明治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主张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日本曾制定过一个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征服中国;称霸世界。
大清国
日本国
朝 鲜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5月东学党起义
到了6月中旬,日本在朝军力已经是清军的2倍,中日战争迫在眉捷。

材料1: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2)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1)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开始图谋侵略中国。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材料2: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3)清政府: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4)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根本原因
(提供契机)
(有利的国际环境)
黄海大战

1894年9月,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舰艇十余艘护送援军至大东沟。正当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旅顺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中日间就此展开大战。再次上演一出勇士战死、懦夫奔退的悲剧。

清国北洋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
提 督:丁汝昌
(定远舰)
总司令:伊东佑亨
(松岛舰)
人数 战舰 吨位 火炮 鱼雷发射管 平均
航速
日军 3916 12艘 40840吨 268门 36具 16.4节
清军 2126 12艘 34466吨 195门 27具 15.1节
邓世昌
致远舰


黄海大战
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旗舰大旗被击落后,邓世昌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敌舰。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的战舰"致远舰",将进行整体打捞。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伤痕累累的镇远
清舰中弹 日舰中弹数
定远 159 松岛 13
镇远 220 严岛 8
来远 225 桥立 11
靖远 110 吉野 8
平远 24 浪速 9
济远 15 高千穗 5
广丙 1 秋津洲 4
致远 沉 千代田 3
扬威 沉 比睿 23
超勇 沉 扶桑 8
广甲 沉 赤城 30
经远 沉 西京丸 12
总计754 总计134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约600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辽东半岛战役

日军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 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徐邦道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冲天。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殷红的鲜血、凄厉的哀号……
当清军的龙旗被战火与刺刀烧割得支离破碎时,1894年旅顺的阴霾天空见证了这样一段旷世惨剧——
威海卫战役

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
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VS
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中国为何败?
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结果:
《马关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财政负担)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深入到内陆)
割地
赔款
设厂
通商
时间
1895年
人 物
李鸿章
内 容
影 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 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这场战争使日本获得战争赔款库白银两亿两,加上日本掠夺的大量舰船、武器、物资,折合日元5.1亿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4.5倍。借这笔巨款,日本进一步发展工业,扩军备战,其中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强国。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⑤受控制程度加深。
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内地;
探究:对比下列两个条约,你有何看法?
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1895年6月---10月台南陷落
抗击日军50000余人
台湾居民与日军 战斗100余次
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
打死打伤32000余人
不堪回首的日本殖民50年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了约数十万台湾民众,平均每6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国难。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图
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熊代表俄国

犬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香肠代表德国
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

太阳代表日本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德国 山东 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旅顺和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 “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门户开放
时间
提出
内 容
1899年
美国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 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 华政策上的矛盾。
评价
“门户开放”政策,实质美国政府企图用 “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让美国有机会插足别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之内,保证中国市场对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自由开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