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河北省《思想品德》09中考考核的主要内容专题一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目标要求】 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 学习调节情绪,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学会尊重他人。 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主要内容】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珍爱自己的生命。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让人生更有意义。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丰富多样的情绪。 情绪需要调控。 学会调控情绪。4、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自尊的表现。 善于尊重他人、5、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自信及其重要性。 自立、自强的表现。 做自立、自强少年。【对应教材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自尊》、第2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第4课《人生当自强》专题二: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目标要求】 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善于与人合作,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知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一个诚实的人。【主要内容】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树立公平意识,维护社会公平。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与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能够辨别正义与非正义行为。 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 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3、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责任感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明确自己的不同角色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责任意识。5、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正确看待竞争,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认识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合作精神。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诚实守信是美德 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实具有复杂性,在具体情境下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6、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养成谦逊礼让、乐于助人的品质。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社会发展,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教材对应内容】八年级上册第8课《竞争合作求双赢》、第10课《诚信做人到永远》;八年级下册第9课《我们崇尚公平》、第10课《我们维护正义》;九年级第1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2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专题三:学法用法,依法自护【目标要求】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内容】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青少年要学法、用法、守法,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3、能够分别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用道德和法律的标准分辨是非善恶。 面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违法及违法的类型 违法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认识其对青少年的危害。 “黄、赌、毒”和“法轮功”的表现和危害。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5、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6、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青少年容易受到的侵害及免受侵害的方法,学习免受侵害的技能。 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知道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法,。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对应教材内容】七年级上册第8课《学会拒绝》、第9课《自我保护》、七年级下册第7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8课《法律护我成长》专题四:行使权利,依法维权【目标要求】 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主要内容】1、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 我国公民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害。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 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等不受侵害。 依法维护自己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侵犯他人隐私的表现。 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树立隐私意识,尊重他人的隐私;增强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继承权,公民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我国继承法对继承方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规定。 公民享有智力成果权,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等合法权益。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权利。 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对应教材内容】八年级下册第1~8课专题五:崇尚宪法,依法治国【目标要求】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主要内容】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自觉遵守宪法,树立宪法意识。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有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和意义。 有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 自觉守法,做守法的合格公民。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监督是广泛的、多渠道的。监督包括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监督权。 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和正确的方法。【对应教材内容】九年级第6课专题六:知晓国情,报效祖国【目标要求】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主要内容】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及其现实意义。 实现科技创新,提高自身创新能力。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及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 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养成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态度。 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7、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立志奉献社会。【对应教材内容】九年级第3~10课(第七课的合理消费部分、第10课的中考压力部分可以淡化,第8课内容人教版应该补充。)八年级上册第5课《多元文化“地球村”》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