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中华文明探源 课件(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中华文明探源 课件(13张PPT)

资源简介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读课文107页图8-29,说说这些遗址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大河文明
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面积广阔,黄土深厚,土壤肥沃,易于开垦和耕作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气候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水网密布
自然条件
河姆渡出土的水稻种子和骨耜
半坡出土的粟
出现早期农业
河姆渡和半坡出土的文物说明了什么?
(1)中国早期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2)农作物类型?
北方-粟
南方-水稻
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出土的黑陶钵
陶器的产生说明当时出现了哪个行业?
手工业
器形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
“黑如漆,亮如镜
薄如纸,硬如瓷”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黑陶杯,多在墓中发现,但并非在普通规格的墓葬内发掘出土,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葬。在墓中也往往是单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可见其地位显要。蛋壳黑陶杯的造型一般都是头重脚轻,器壁超薄。因此推断这类器物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器,而且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阶级分化
这一器物是用来干什么的?
为什么会出现阶级分化?
玉琮
良渚出土的三叉形玉器
1.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社会的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
2.公有制解体私有制出现
3.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量占有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着东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这些刻划符号的用途是什么?
表达信息,用于记忆和交流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说明了什么?
文字的萌芽
舞蹈纹彩陶盆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女神头塑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读课文109页图8-34至8-36,你从图中观察到的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崇拜(宗教)
安徽含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牛河梁出土的玉龙猪
河南濮阳龙虎堆塑
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3、反映了什么问题?
1、说一说这些文物是从哪些流域发掘的。
2、你能从这些文物的图案中观察到什么?
反映我国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对龙的信仰
对龙的信仰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特点
“虽然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也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中国文明却不间断地延续了下来。今天,中国可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持久的文明而自豪。”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人类早期文明当中,唯有我们中华文明延绵至今,为了使我们的文明代代传承,我们应该怎么做?
1.努力学习,传承中华文化2.立志未来,建设美好家园
3.从我做起,做文明的公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