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27张PPT+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27张PPT+1个视频)

资源简介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其中,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因为法治,每一个人都应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因为法治,社会弱者也应分享公共资源,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因为法治,合法的行为得以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惩罚,正义的阳光洒满人间。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让我们崇尚法治精神,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自学目标 P95~101
1、为什么说自由是人们向往的?
2、自由的价值是什么?
3、为什么说自由是有界限的?
4、自由的内涵是什么?
5、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
6、平等的重要性是什么?
7、平等的内涵是什么?
8、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快速阅读课本
自由的对话(运用你的经验 P96)
围绕“自由”这个话题,小蕊、大海、阿梅三名同学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小蕊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是什么。
大海 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但现实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呢?
阿梅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无力回天”的风筝(探究与分享一 P97)
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
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无力回天”
一、无法治不自由
1、为什么说自由是人们向往的?P97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为什么
2、自由的价值?P97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是什么
3、为什么说自由是有界限的?P97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为什么
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探究与分享二 P97)
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害某死者名誉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死者家属将孙某和该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死者家属精神损害慰问金。
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管理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
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发证机关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通知企业登记机关;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备案机关责令暂时关闭网站直至关闭网站。
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对集会、游行、示威等自由的相关规定
(相关链接 P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规定
第四条 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一、无法治不自由
4、自由的内涵?P98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是什么
5、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98
是什么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在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牛刀小试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些警示牌——“不要践踏草地”“不要随地吐痰”“禁止抽烟”等。但在看到这些警示牌的同时,有的人却“自由”地践踏草地、“自由”地吐出“抛物线”、“自由”地“吞云吐雾”。你应该对这些人说(  )
A.每个人都对自由无限向往
B.拥有自由能够增强幸福感
C.无限制的自由必然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D.自由是由限制的、相对的
D
解析 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不入选;C向说法太过绝对,不能选。题干材料中的那些人需要认识到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故选D。
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探究与分享 P99)
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
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三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条规定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提倡、鼓励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二、法眼看平等
6、平等的重要性?P99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是什么
7、平等的内涵?P99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是什么
圆桌会议(相关链接 P99)
圆桌会议在席位上不分尊卑主次,与会者围圆桌而坐,都以平等身份参加会议(圆桌并没有主席位置,亦没有随从位置,人人平等),体现了平等原则和协商精神。圆桌会议已成为国际和外交会议的一种重要形式。
圆桌会议已成为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是不是圆桌会议,不取决于会议桌的形状,而是取决于会议组织形式的内涵。本着民主、平等、共享、交流的精神才能开好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的规则:角色对等规则(与会成员发言权平等,表决权的平等和决策权的平等)、议事不议人规则(不是把重点放在议人上,尤其不能放在议论人的缺点上)、非人数优势规则(不轻易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裁定)、非决定规则(不是每一个圆桌会议都要作出决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主会场
二、法眼看平等
8、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99-101
(1)重要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是什么
(2)法律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男女平等(探究与分享 P100)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取得了旧中国不可比拟的成就和进步。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法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女性的生育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和政治参与权利等各种现实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都可以看到相当比例的女代表和女委员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亮丽风采。
查阅资料,了解今年出席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和女委员的数量与比例。
请你列举运用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代表
群体 十三届全国人大
数量 占比 与十二届相比较
女代表 742 24.90% 1.5%
代表
群体 十三届全国政协
数量 占比 与十二届相比较
女委员 440 20.4% 2.55%
男女平等(探究与分享 P100)
查阅资料,了解今年出席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和女委员的数量与比例。
请你列举运用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依法依规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落到实处,做到符合条件的妇女“证上有名,名下有权”。
《中国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
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惩戒施暴者、救济家暴受害人、维护在家庭中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构建了弘扬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防治家庭暴力的中国模式。
男女平等(探究与分享 P100)
查阅资料,了解今年出席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和女委员的数量与比例。
请你列举运用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男女平等的基本含义
男女平等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个层面是指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反对任何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第二个层面是指女性与男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家庭等各个方面享有权利和机会的平等;
第三个层面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追求两性之间发展结果的平等。
多部法律关于平等的规定(相关链接 P100)
我国多部重要法律都有关于平等的规定。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民法总则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二、法眼看平等
8、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99-101
(1)重要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是什么
(2)法律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主要内容: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杨某被绳之以法的案例(阅读感悟 P101)
2016年12月14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杨某受贿案,对被告人杨某一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0万元;对杨某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zī)息予以追缴,上交国库。经审理查明:被告人杨某先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直接或者通过其妻非法收受相关人员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600万元。
案例所依托的时代背景: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对腐败一律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于国家的“打虎拍蝇”行动,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纷纷表示拥护,昭示着反腐没有不可碰触之人,不论职位高低,国家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二、法眼看平等
8、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99-101
(1)重要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是什么
(2)法律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主要内容: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4)要求: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反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牛刀小试
柏拉图说:“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是不平等。”这启示我们(  )
A.要追求绝对平等
B.要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C.每个公民都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
D.要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
解析 A项说法错误,因为平等与自由一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B、C两项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不符。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平等,做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故选D。
小结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的价值
自由的内涵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自由是有界限的
法眼看平等

平等的重要性、内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