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守护生命 课件(25张ppt)+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守护生命 课件(25张ppt)+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地震疏散演练
火灾疏散演练
防踩踏疏散演练
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进行这些演练?
第九课 珍视生命
9-1 守护生命
自学目标 P99~104
1、怎样做到爱护身体?
2、守护生命为什么还需要养护精神?
3、怎样做到养护精神?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快速阅读课本
小伟夜晚不睡觉,看足球比赛,聊天导致第二天跑步时栽倒在地,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探究与分享
结合你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怎么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一、爱护身体
1、怎样做到爱护身体?P100-102
怎么做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健康与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意味着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也包括良好的精神状况和积极的心态。
资料卡片
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的习惯?
应培养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新课学习
有关资料显示,近40年来美国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增加了4倍。资料还显示,在美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被谋杀的人多。在年龄为15—24岁的美国青少年中,自杀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意外及恶性肿瘤。在加拿大,自杀是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阅读下例材料,回答问题:
一、爱护身体
1、怎样做到爱护身体?P100-102
怎么做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2)守护生命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安全知识大比拼
1.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 )
A.逃跑 B.立即报警 C.先关闭阀门,再报警 D.直接给他做人工呼吸
2.为避免煤气中毒,我们应该( )
A.不用煤气 B.离开房间时,检查一下煤气
C.报警 D.尽可能少用煤气
3.当正处在滑坡山体上时,以下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
A.朝着滑坡方向跑 B.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C.朝着滑坡两侧跑 D.不知所措,愣在那里
掌握紧急情况下必备的求生知识(火灾)
①冷静面对,不惊慌。先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并判断火势大小,不盲目采取行动。
②及时报警。按楼道的火灾报警装置呼救,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
③寻找逃生路线。先选择逃生楼梯、逃生通道等,如果逃生通道不能前往,可选择阳台、窗台等,不可乘坐电梯。
④寻找防护工具。为防止烟雾导致中毒、窒息,将湿毛巾、衣物等捂着鼻子,勾头弯腰,贴近地面匍匐前进。在冲过火大的地方时,找些棉被、毯子等,用水弄湿,披在身上之后再往外冲。
⑤迅速逃生。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无法逃生时,要待在容易被发现的位置,等待救援;不要盲目跳楼。
掌握紧急情况下必备的求生知识(交通事故)
①车辆意外失火,破窗脱身打滚灭火。
②车辆在行驶中刹车失灵,要抓紧车内的固定物,以减轻人体的危害。
③车辆翻车,应迅速趴到座椅上。抓牢车内的固定物,稳住身体,避免身体在车内滚动而受伤;不可慌张盲目跳车,防止跳车时被车体挤压,应沿车辆翻转的相反方向跳出车外。
④车辆落水,应抓紧时间逃生。先呼吸再开车门。若水较浅,直接打开车门即可。若水较深,用安全锤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砸碎玻璃逃生。
⑤如受伤,急救的基本方法是止血、包扎、固定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医疗急救求助电话120。
掌握紧急情况下必备的求生知识(地震)
①保持冷静,立即采取应对行为。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空旷的地方。
②断电关火。应立即关闭电闸和火源(煤气、炉火)。
③躲进安全地点。在人多的场所,躲在桌子、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也可躲在墙根、墙角等处可在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里。决不可乱跑或盲目跳楼。
④身体保持正确的姿势。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牢固的物体,脸朝下,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
⑤不幸被埋废墟里时,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并用砖块、木头等加固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以防余震。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掌握紧急情况下必备的求生知识(台风)
①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注意气象播报,保持消息畅通;准备必需品,如手电、蜡烛或蓄电的节能灯、方便面、饼干、饮用水和急救用品等;收回屋外、阳台上的一切可移动物品;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电话线路是否正常。
②最好不要出行。不要到海边游泳、钓鱼、观潮等。停止一切高空及户外活动。
③出行在外时,确保人身安全。远离建筑工地、广告牌、铁塔、大树等危险地方。如果在行车,则立即将车开到安全的地方等。
④台风过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食物卫生、水的安全等。
掌握紧急情况下必备的求生知识(洪水)
①洪水到来时,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大树、高墙、楼房高层等高处转移。
②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或警察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③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要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
④如果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者能漂浮的东西,寻找逃生机会等。
掌握紧急情况下必备的求生知识(泥石流)
①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避开河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够的凸岸。
②不要饮用被污染了的水,食品不足时,应适量进食来维持生命,若食物已短缺,应一边寻找山果等充饥,一边等待救援等。
一、爱护身体
1、怎样做到爱护身体?P100-102
怎么做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2)守护生命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3)守护生命需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牛刀小试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下列是陈晨生活中的几个镜头,其中正确的是(  )
①骑自行车抄近道逆行
②和同学们列队做广播体操
③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疏散演练活动
④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慢跑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D
解析 本题考查爱护生命的相关知识。珍爱生命,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题干中②③④做法正确,是守护生命的表现。①做法错误,逆行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威胁到生命安全。故选D。
二、养护精神
2、守护生命为什么还需要养护精神?P102
为什么
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
1.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
▲《特莱津的住处》 哈娜·格龙费尔多娃
哈娜是个很小的女孩,她出生在1935年5月20日。1941年12月14日,被遣送到特莱津时她才6岁半。当时她住在特莱津第六街区。这张画就是在她死去的那一年画的。
▲《特莱津》 鲁特·萨赫苔洛娃
鲁特是个女孩,她出生在1930年8月24日。1942年3月19日,在她十一岁半的时候,她被遣送到特莱津。这是一张上色的剪贴作品,用了当时作废的表格纸,贴在一张发亮的黄色纸上。
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二、养护精神
3、怎样做到养护精神?P103-104
怎么做
(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2)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精神发育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牛刀小试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社会”这一温馨浪漫的词汇“亮相”政府工作报告,点亮了无数人的眼睛。全国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开展这类活动(  )
①有助于养护精神,充盈个人的精神世界
②有助于培养我们高雅的生活情趣
③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④表明我国已成为文化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的认识。开展阅读活动,有助于充盈个人的精神世界,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提高国民素质,因此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我国还不是文化强国。
小结
9-1 守护生命
守护生命

爱护身体
关注身体

养护精神
不受物质条件和环境制约
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

关注内在感受
安全意识、自护自救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