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课件(1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课件(14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14张PPT。百家争鸣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中国古代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孔子,名丘,春秋后期鲁国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记录,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著作。认识孔子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孔子生平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论语·乡党篇》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论语·八佾篇》以上两则故事分别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关心、爱护他人孔子语录克己复礼,言行符合规范读阅读卡“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篇》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 以“德”教化人民,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教育家 · 孔子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虚心好学及时复习巩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相互之间可以转化。无中生有、转危为安、积少成多、
苦尽甘来、反败为胜、以柔克刚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老子,春秋末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认识老子孔子春秋晚期通过“仁”“礼”来规范人际关系,号召“以德治民”。孟子战国时期老子春秋末期、战国力图引导人们顺应自然,远离纷争,提倡“无为而治”墨子战国前期“非攻”即反对战争“兼爱”即爱一
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韩非子战国末期“法与时移”、君主应该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政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孙武(孙子)春秋晚期《孙子兵法》战国时期《孙膑兵法》孙膑、庄子认识百家评说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3)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百家争鸣的影响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课堂小结(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