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4张PPT。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19世纪50年代的上海外滩今天的上海外滩夜景猜一猜从上海看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对比图片,找找20世纪初的上海街头出现了哪些新事物?一、图影寻新事19世纪50年代的上海外滩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外滩生活中的变化(物质生活)头脑中的变化(精神生活)交通工具:轮船、电车 、火车 、汽车 、自行车 。通讯工具:电话、电报。新式建筑报纸、电影、女校找一找20世纪初中国(上海)的新事物及变化活动一:二、文史话影响 材料二:随着电车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电车所带来的平等意识逐渐体现于乘客的一举一动之中,…… “凡妇女无论其为老为少,为贫为富,在电车中而无位置者,均当起立让之”。 ——陈文彬《近代城市公共交通与市民生活:1908—1937年的上海》 材料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形成了水、陆、空三路的运输网络,联结国内外市场,为发展内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自然地成为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徐雪筠《对外贸易与上海经济的近代化》 根据材料说说,这些新事物对上海社会发展及人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便利了交通运输,推动了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材料三:《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是天足(注:指女子没有裹脚);二是通晓中西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上海《中外日报》 1902年7月27日 体现了自由平等新思想,反应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新式教育体制逐渐建立。同时宣传了新的思想观念生活中的变化物质生活的现代化头脑中的变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三、溯史探变因18401842鸦片战争 上海为通商口岸《南京条约》开放1845 租借相继设立上海英、美、法1865轮船招商局等近代企业相继开办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时期,在上海1896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创办《时务报》、保国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1911辛亥革命中心之一上海发动起义成为1915 民主、科学思想《青年杂志》宣传陈独秀在上海创办1919上海成为后期运动中心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近代上海大事记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结合已学知识,从近代上海发生的大事记中分析上海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活动二:外因: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及思想文化的传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和机器,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活动三:我是《申报》小记者如果你是生活在20世纪初上海的《申报》记者,请你选择一项新事物来报道当时上海社会的变化? (内容要求:社会现象、影响、原因)观察现象——分析影响——探究原因——得出结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历史理解)传统现代悄然转变20世纪初上海的社会变化是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 在西方列强带来的殖民侵略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在改良与革命的血雨腥风中,在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的口号中,中国的普通民众悄然推动了近代社会生活向现代化的转变。现代化的脚步仍在前行……上海虹桥高铁站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开放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