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件(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件(18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18张PPT。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於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於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1894年 孙中山《兴中会宣言》 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结合教材内容和图片信息,简述武昌起义概况。
时间:
过程:
结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攻打湖广总督衙门起义军占领武昌,武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 探究一:结合教材及资料,归纳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提示:可以从武昌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革命基础及四川保路运动等因素中归纳。武昌起义和全国独立各省形式图 武昌起义后交通分布图革命团体分布部分情况 地理位置: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处于交通枢纽地位,水路交通便利。经济发展:1861年汉口开放为通商口岸,民族工业在湖北发展。革命组织: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在湖北宣传革命,同盟会指导革命。保路运动:鼓舞了革命党人的斗争士气。清政府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了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合作探究一:结合教材及资料,归纳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武昌起义 细读图片,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武昌之大革命以成”的表现。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迅速崩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
成立。革命军政府控制了长江流域及
以南地区。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不久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辛亥革命推向高潮。 “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12月25日孙中山美国筹款回国时答记者问 探究二:结合教材,探究“革命之目的”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人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体现了民族主义——体现了民权主义——体现了民生主义“图谋民生幸福”探究二:结合教材,探究“革命之目的”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人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探究二:结合教材,探究“革命之目的”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
——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中华民国创建
——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制的国家。“革命之目的”的达成:溥仪退位,清朝覆亡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
——1923年孙中山《国事遗嘱》探究三:结合资料,理解孙中山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资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禁止缠足等。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还是把君主当做神来供奉。过年时,百姓的门户上依然贴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春联。
资料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将临时政府前往北京;改组内阁,削弱革命派的力量,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的统治时期。 “革命尚未成功”的表现:革命成果被篡夺中国人民依然生活苦难之中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根本改变 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留给我们的仍旧是不尽的思考!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的道路依然漫长 。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同志是谁呢?他们又将为中国的革命作出怎样的努力呢?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后的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