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欣赏歌曲:爱 我 中 华思考:中华民族如何形成的?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一、中华民族的形成——感受“多元一体”1.华夏族2.“中华”先秦时期黄帝炎帝、夏商周三代华夏及华夷五方格局 中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匈奴、鲜卑、羯、氐、羌北魏孝文帝改革五胡乱华西晋少数民族内迁五族内迁北民南迁3.“中华民族” —梁启超首次使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遭受列强侵略、瓜分的危难形势下,中国人认识世界、自我认识、救亡图存的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产物。二、探究“驱除鞑虏”知识回顾:清朝后期,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甲午战争1894-1895回顾一下,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当时,有人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中的“恢复中华”理解为在汉族聚居的18个省范围内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这一理解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思想。应团结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建立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阅读梁启超与孙中山的言论,完成:①梁启超提出了小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说说你的理解。②从孙中山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革命的对象是什么?③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族的看法有哪些共同点?三、走向“五族共和”参考答案:1、小民族主义是指在国内,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分;大民族主义,指对国外各民族而言,中国各族是一个联合起来的整体。2、清朝专制统治3、中国各民族是一个整体,不能将汉族与其他民族对立起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才能抵御外侮。 在反帝反专制的斗争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辱,防止列强瓜分中国。孙中山主张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 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1.1) 选段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到了哪两个统一?2)什么是民族统一?什么是领土统一?3)什么是“五族共和”?思考:“驱除鞑虏”如何实现民族观? “ 五族共和”的说法把中华各族人民看作一个整体,中华民族的名称从此得到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