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总第03课时课件(1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总第03课时课件(1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课件12张PPT。一、巴黎和会的召开2、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国家和会议的操纵者分别是?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地点:法国巴黎凡赛宫
参与国:以美、英、法、意、日五国为主导的战胜国,德、奥等战败国和新生的苏俄被排斥在外。
会议的操纵者: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1、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目的):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②各国人民都热切盼望签署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焦点问题:如何处理德国重点问题:中国山东问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②一战时日本对德作战,占领山东
③一战后中国要求收回山东的主权从他们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美、英、法、日的各自打算是什么?美国:利用德国制衡、削弱英国和法国,主宰战后世界。法国:严厉处置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日本:要求各国承认它所夺自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使法、德相互牵制。⑴表面上:是战胜国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谋求战后世界和平
⑵实际上:是战胜国为瓜分战利品,建立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巴黎和会占主导地位的是五大国,其中美、英、法为三巨头。各参会国家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各大国为实现各自利益的争吵,意味着会议的氛围并不友好。 结合克里孟梭的话,想象并描述一下巴黎和会是在怎样的气氛中召开的? 不能。原因: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各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针锋相对,尔虞我诈,同时对战败国的掠夺也会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回顾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你认为巴黎和会能够达成和平协议吗?为什么?三、《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和约》)1919.6.28你能看出哪些国家达到了他们的目的。法国收回了被德国占领的领土,并达到了限制德国军事的目的;奥地利获得了独立;英国达到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目的;日本达到了将一战时攫取德国在山东权益合法化的目的。 和约实质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 据理力争的顾维钧 :著名外交家,才气纵横,31岁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全权代表,并向和会提出取消“二十一条”,要求收回山东权益。“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和约》却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其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遭到巴黎和会的无理拒绝,《凡尔赛和约》还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凡尔赛体系 1.形成: 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被称为凡尔赛体系。2.影响:①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③对于德国过于苛刻的压制,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②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不同程度满足了战胜国和要求,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上得到协调 实质:①凡尔赛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处理战败国及其殖民地和瓜分世界的产物,是战胜国意志的集中表现。
②凡尔赛体系在斗争和妥协中建立,又将在矛盾中削弱、瓦解比较上述两幅地图,说一说战争前后欧洲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1.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
2.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3.波兰重新建国。
4.奥斯曼帝国解体。
5.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拓展: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体系下存在许多矛盾)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
(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⑵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
主要矛盾: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⑶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原因:“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导致民族运动高涨)⑷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
原因: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觉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提供条件)⑸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问题:巴黎和会以及凡尔赛体系无法实现真正的和平,那如何才能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呢?从凡尔赛体系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呢?
(学生自由讨论)1、民族自觉原则
2、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3、以会议的方式而不是战争的方式解决大国争端
4、以发展来保障和平
5、反对战争
6、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维和组织调节各国矛盾华盛顿会议1921—1922 华盛顿美、英、法、日、意、中、比、荷、葡九国《九国公约》①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②《九国公约》签订,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最终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重新划分在亚太的势力范围,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目的:与会国:成果:影响:两次和会对中国问题的处置及影响1)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的五四运动,北洋军阀被迫拒绝和约签字。
2)华盛顿会议:归还中国在山东的主权,但《九国公约》又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922.2月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
内容:
①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
②规定了列强在全中国的商务事业机会均等等原则。实质: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影响:
①对日本: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不利于日本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扩张。
②对美国: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地区提供了重要条件,是美国外交的重要胜利。
③对中国: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2)积极影响: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西方的矛盾,为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和平和繁荣局面创造了条件。(1)性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3)消极影响:它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基础上,隐含了许多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变化而日益尖锐,新的争夺不可避免,这就决定这个体系不可能持久。知识拓展(从性质、积极、消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