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件(13张PPT)+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件(13张PPT)+学案

资源简介

师大附校历史与社会七上前置作业
七年级社会备课组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学习目标】
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了解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了解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知道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明白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学习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

【学习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40-42,在课本中划出关键信息,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
5世纪时,日本统一,国家名称是 ,最高统治者称 ,后改为 。
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一举铲除了 势力。
646年, 天皇颁布诏书,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改革名称),使日本成为 制中央集权国家。
701年,日本参照 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成为治国的基础。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为 。710年,日本仿造 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
10世纪,日本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 阶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分别属于哪一方面的措施?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1:改革行政制度,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措施:
影响:
材料2: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改新之诏》
措施:
影响:

材料3:668年,日本开始引进唐朝法制体系,以中国唐朝《永徽律》为蓝图,编订一部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建立起律令体制。标志着古代日本国家的律令法体系初步确立和律令制国家的形成。
措施:
影响:
【感悟和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概况日本民族的特点。


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课外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根据材料,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是哪个国家在何时进行的?

材料一、二分别是哪方面的措施?

(3)此事件对该国有何重大意义?
(共13张PPT)
第二单元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起源于日本本土的和服产生了影响。

中国唐朝铸币
日本的铸币
探究感悟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城市布局



公元前21世纪
1世纪
公元前3世纪

年代尺,
理清历史脉络
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


5世纪
7世纪
夏朝建立
秦朝统一中国
大唐帝国
日本出现早期国家
大和统一日本
追根溯源
据《隋书倭国传》载,600年推古朝首次遣使通隋,又据《日本书纪》记载,607年圣德太子遣小野妹子使隋。 这便是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开端。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任命后因故中止者三次,实际成行的十六次。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至五六百人。
背景



内容




影响
政治上:官制和律令
经济上:公地和公民
公元645年6月12日,日本太极殿。这一天日本朝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 )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氏

材料2: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改新之诏》
材料1:改革行政制度,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材料3:668年,日本开始引进唐朝法制体系,以中国唐朝《永徽律》为蓝图,编订一部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建立起律令体制。标志着古代日本国家的律令法体系初步确立和律令制国家的形成。
改革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总结7—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之后,有一段值得引人深思的论述:
唐朝三百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提炼,咀嚼融化,终于在平安朝中期以后,在各个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优美、典雅的日本文化。
思考:

当时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

对正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中国有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发扬光大,善于学习。
以史为鉴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