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牧 歌》短调:长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区。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各有什么的特点呢?根据乐曲结构与意象,思考作品为我们描绘的画面? 两个乐句描写天空、白云、羊群、草原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机和诗情的草原放牧图。无伴奏合唱《牧 歌》无伴奏合唱:不使用乐器伴奏的纯人声合唱。音色:不同的人声器官、乐器及各种声源所发出的各具特色的声音。声部:合唱中将音色、音区接近的人声归类到一起便形成各自独特的声部。常见有二声部、三声部、四个声部等。女高音S男高音T女低音A男低音B连 一 连丰满结实明亮宽广深沉浑厚高亢富有诗意引子(1-8小节):女低声部先以哼鸣形式出现,接着男低声部在下方五度模仿、呼应,展示了草原的辽阔与沉静。A (9-24小节):女高声部唱出了宽广辽阔的主旋律,女低和男高则是平稳的和声背景。男高唱出主调,女高随后高八度模仿。各声部有了独立性,或明或暗,交相辉映。A1?(25-40小节):A2?(41-56小节):这段是A段的再现,充分展示了乐曲的主题,音乐在此达到全曲的高潮。尾声(57-66小节):各声部以哼鸣结束,末尾处女高声部以极弱力度哼唱4小节的旋律,给人曲已终而意未尽之感。聆听与思考 瞿希贤(1919--2008)女作曲家,上海人。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师从弗兰克尔、谭小麟教授等。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她勤奋多产,题材宽文,风格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创作了很多大型声乐作品和音乐电影、合唱歌曲,如《牧歌》、《乌苏里船歌》、《飞来的花瓣》等,同时还创作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早操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由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组成,是蒙古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乐器。蒙古语将其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共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音色柔和深沉、低回宛转,又有浑厚、豪放之感,富有浓厚的草原味道。马 头 琴第一部分:演绎马群在起伏的草原上奔跑的不同状态。第二部分:描写马群经过时带来的阵阵风声,是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马群奔跑时的速度。第三部分:描绘了阵阵马蹄声,犹如军人的步伐,雄壮有力。背景介绍:《万马奔腾》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对于该乐曲,作者讲过一个故事: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一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但当他们冲过终点时,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马的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这件事深深触动着作者,于是将这匹马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自己对草原的热爱融入到《万马奔腾》这首乐曲中。空碧蓝如海, 云白似征帆。 天高地阔, 溪水婉转绕群山。 千里草原春色, 千古自然生态, 大美谁比肩。 悠哉牛羊牧, 和谐在人间。 无伴奏合唱是合唱音乐艺术中一门独特的表现形式,特点在于它不与任何乐器组合,只单用人声作为表现的工具。在西欧通常都称无伴奏合唱为“A Cappella” (中译为“阿卡贝拉”)。这个意大利文的原意是:按照教堂风格。西欧的教堂音乐在16世纪以前,主要都是用无伴奏的人声演唱复调(多部的)乐曲。无伴奏合唱的风格丰富多样,众多来自不同地区的组合,按演唱曲目及风格分类,可分为许多“流派”,如:理发店派、古典派、流行派、街角派、学院派、爵士乐派……拓 展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无伴奏合唱]WeWishYouAMerryChristmas_高清.mp4 《牧歌》.pptx 万马奔腾(马头琴领奏、齐奏).mp3 天边.mp3 无伴奏合唱《牧歌》指挥:许之俊_标清.flv 无伴奏纯人声合唱音乐进化史-Pentatonix[高清].qsv.flv 牧歌(无伴奏合唱).mp3 牧歌.mp3 牧歌(伴奏).mp3 首部《万马奔腾》MV阿斯汗の马头琴[高清].qsv.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