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4.1 夯实法治基石 课件(15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公开课)4.1 夯实法治基石 课件(15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夯实法治基石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金清实验中学 许林波]
1、何为法治?
释疑:
①“法治”与“法制”
②“法治”与“人治”
2、法治的重要性?
发现身边法治
说说你身边体现法治的事例。
我该咋办?
体验法治力量
你认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分析统计数据,你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网民舆论呈一边倒趋势明显,绝大多数认为“杀人者”是“正当防卫”,强调其行为的正当性。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
VS
是舆论说了算?还是什么说了算?
法律
这部分每位网友作出的判断都是客观理性的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法条链接
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
公安机关依法经过缜密侦查,并且商请监察机关提前介入,事实证据证明,于某其行为符合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依法撤销于海明案件。
良法
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惩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的利益,所以要不断地修改,以趋于完善,实行良法之治,推进法治建设。
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试解释我国不断为什么废止、修正旧法,制定新法?
材料一: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09)》透露,2009年我国废止了8部法律,对59件法律的141个条文做出了修改。

材料二:
2017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施行,这是刑法第十次修正。
材料三:
2018全国两会消息,今年将制定、修改20多部法律。
材料四:
当法律所反映的社会和社会现实一致时,法律促进社会的发展,当法律反映的社会和社会现实不相一致时,法律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探究分享一
建立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吗?

点拨:
舆论不能左右司法,
但舆论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国家允许社会舆论能否体现善治的理念?
善治
材料一:
新华社评“反杀案”处理结果:这是法治的胜利!
材料二:
有关专家认为,此案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良法善治的观念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深刻实践。

“社会舆论对于司法办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社会舆论是凝聚法治共识、推动法治进步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有干扰司法甚至绑架司法的可能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舆论民意与司法公正之间的紧张关系普遍存在。”

此案中公安机关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从结果来讲,确实与舆论民意的主流相吻合,但并不能因此认为公安机关这么做是为了迎合民意或迫于舆论的压力。

警方在这个案子的处理上严格依法办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法理服人。同时,昆山警方并没有排斥舆论和民意,对于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更为审慎的审视和思考,其处理结果实现了情理法的高度统一,反过来又引导了舆论的共识。

法律的价值,在于剥离开感性纷繁的舆论情绪,探究民意背后的积极取向,作出理性公正的裁决。

在这起案件里,不仅于海明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更倡导了社会法治思维,提升了社会法治意识,这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也是一堂生动的社会主义法治课。
--内容节选自《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3日10版)
阅读感悟
设想,如果这件案子不是发生在法治国家,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依法治国”方针的变化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根据材料,结合书本P47-49,可以说明什么?
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建设法治中国
1、如果刘海龙遵纪守法,在正常道路上行驶停靠,
这个事件还会发生吗?

2、如果我国法律中对于“正当防卫”没有相关的法
律规定,或对“正当防卫”规定很模糊,会怎样?

3、如果受害者家人运用手段,或者网友舆论让机关
部门没有依法秉公执法,会怎样?
建设法治中国
小组思考上述3个问题,说说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探究分享二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2)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点拨:
①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 党,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法治道路提供最根本保证。
②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 主义国家, 是国家的主人。 为法治道路提供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执政
领导
③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要求 和 保障 。
社会
人民
本质
重要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战国·韩非子
法治中国 正在路上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知识与能力】何为法治;法治的要求;法治的作用;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根据案例,从法理角度认识何为法治,法治的要求,法治的作用,到了解
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根据我国的法治进程的实践,从政治角度了解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绘就
中国法治建设新蓝图。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小组探究分析案例;教师讲授;多媒体资源辅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法治力量,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拥护党和国家的法治
建设,努力成为法治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 分析法治的重要意义
【难点】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何为法治?
区别“法治”与“法制”、“人治”
二、发现身边法治
师生例举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法治的事情。
讨论罚单若不依法接受处理,对个人、他人、社会、国家的影响,
推出法治的重要性
三、体验法治力量
昆山“砍人事件”,依法认定于某某为正当防卫,说明法律的公正。
公平正义的法律可以称之为良法。
良法的特点。
建立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吗?
还要求实行善治。
怎么实行善治?
这件案子中的网友舆论能否体现善治的理念?
此案是一场法治的胜利
三、建设法治中国
根据材料探究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点拨:①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③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
四、结尾
学生齐读: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