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5张PPT。张骞 (?——前114年)前141年 汉武帝即位,张骞任宫中郎官。前138年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途中被匈奴 扣留,历经十年。前128年 张骞等人从匈奴逃出至大月氏等国。前127年 张骞等从大月氏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所获。前126年 张骞乘匈奴内乱,返回长安。前123年 张骞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前119年 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张骞率随 从三 百余人,马六百匹,牛羊万头和大量的金币、帛等。前115年 张骞返回长安,被封为大行,列于九卿。前114年 张骞去世,葬于今陕西省城固县。 ↓第一幕 张骞首发时间:人物:目的:公元前138年张骞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匈奴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秦始皇末年,形成强大国家,首领称为”单于”。辽东临洮秦与匈奴单于和亲汉与匈奴西域: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西的地区。 匈奴单于把张骞拘留,作为奴隶去放养牧马,并派人严加管制,还强迫张骞娶匈奴女子为妻,监视、诱使他投降。第二幕 张骞再发 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的庞大使团从长安出发了。这一次出使西域同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不相同。用不着躲避匈奴的巡逻兵和哨卡,用不着担心被俘,用不着发愁干粮断绝而去猎取鸟兽了。张骞的这次出使是在 下进行的。在西行的征途上,昂首阔步代替了缩手缩脚,欢乐愉快代替了担惊受怕。对完成出使的任务,张骞充满着信心,不久就达到了目的地乌孙。新形势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形势图反击之后匈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战和和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规 律: 综合国力决定民族关系国力弱小国力强盛平等互利战被迫和亲第三幕 张骞封侯 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被封为大行,列于九卿。 有大臣认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没有完成使命,何德何能受此封侯。结合书本知识和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的贸易日益活跃,汉朝出使中亚各国的使者、商人“相忘于道”,“相属不绝”。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材料二:罗马、波斯、印度及西域等地之音乐、雕刻、建筑、绘画等艺术相继东传,影响中国艺术发展。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西域僧人等相继东来,翻译佛经,加速佛教之传播。材料三:在出使西南夷时,张骞从犍为郡向莋、徙等方向派遣了好几路使者,“皆各行一二千里”,初步摸清了这一带的情况,为汉武帝等人以后对西南夷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朝鲜古墓出土的青铜镜 梁启超称张骞是“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历史学家翦伯赞:“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象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 有人说,张骞的成就是离不开汉代强盛的国力、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奋发进取的姿态。 新丝绸之路主干道“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课堂小结匈奴西域各族西南南方两汉政权和战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设郡设郡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结构示意图汉初和亲与汉元帝和亲的比较西汉初期,中原经济遭战争破坏严重,国力明显不足 匈奴相对强盛一些 汉元帝时,经济繁荣,国力相对强盛。而匈奴内部分裂,彼此攻杀不休,南迁的匈奴请求归顺、和亲被迫“和亲”,希望能阻止匈奴南下掠夺主动“和亲”,希望恢复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是屈辱性的和亲。匈奴依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这是双方平等的和亲。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汉匈两族长期友好相处比较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时实行的“和亲”政策的异同?不同(原因不同):都是为了两族的和平友好。都是汉朝出嫁公主给匈奴。都使两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汉初因为力量薄弱,主动提出“和亲”;汉元帝时由于西汉力量强大,匈奴主动提出“和亲”。(1)两汉时期匈奴与内地汉族政权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之争,不存在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2) 两汉与匈奴的战争是由于匈奴对中原抢掠引起的,匈奴对中原抢掠是非正义的,两汉对匈奴的战争具有反掠夺反奴役的性质。问题探究1.如何认识汉匈战争的性质?2.如何评价“和亲”政策?(1)在汉初国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采取对匈奴和亲政策,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2)汉匈和亲实现了北部边疆的和平与安定,解除了人民的征战之苦,加强了汉匈之间的交流。(3)和亲政策不能最终解决边患问题。匈奴南匈奴北匈奴同汉友好,逐渐南迁仍住在蒙古草原,经常侵扰东汉边境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匈奴势力逐渐从蒙古草原消失汉人匈奴汉朝文化、铜器、铁器驴、骡、骆驼;乐器、歌舞、体育活动:摔跤、赛马东汉时:匈奴分裂1、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②概况: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意义(作用):①任务未完成,但西行使人们了解到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②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为西域归属中央创造了条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先后设立四郡。开疆拓土之西域篇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设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范围: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西的地区。经过的国家有: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经过的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有:天山、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帕米尔高原和伊朗高原。开疆拓土之西域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 维丝路第一人——张骞各抒己见: 张骞出使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辱使命、不屈不挠、执着进取、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爱国、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等。博望侯张骞塑像 “他是一个冒险家、 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 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 的人物也。” ——翦伯赞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 张骞是西汉政府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他的勇敢坚毅精神为后世景仰。 扩大了西汉的影响,扩大了两千年前中国人的世界视野。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开辟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 及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2、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设立: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西域都护辖区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大利新疆地区西 安对外交流之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对外交流之丝绸之路西 方 东 方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丝绸之路友 谊 之 道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 用 ①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沟通了亚欧两大洲。 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的丝绸之路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30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1)汉朝与朝鲜半岛的交往东汉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各国和我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频繁。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2)汉朝与日本的交往日本和中国交往的历史也很悠久。西汉时,日本的100多个小国中有30多个和汉朝有往来。对外交流之朝鲜和日本朝鲜古墓出土的青铜镜1、汉朝与安息的交往 安息是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西亚大国,成为罗马帝国与汉朝之间的中转站。在汉与大秦间转手贸易,大获其利。2、汉朝与大秦的往来:(1)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 到达波斯湾。(2)公元166年,大秦安敦尼王朝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外交流之西亚和欧洲 虽然以后各朝代的疆域随国家实力变化而变化,但大体以汉唐疆域为基础而赢缩。 ——王玉功《简论汉武帝的疆域政策》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力强盛,积极对周边民族和国家进行政治、军事活动,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当时两汉王朝的外交活动,通过陆路和海路,几乎遍及亚洲,影响远达欧、非。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同时,两汉王朝也吸收了有关各族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优秀成果,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融人中国固有的文化,我国当时的经济、文化大大丰富了。 通过阅读材料,请你分析出两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说出两点)古代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1)国家的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想来) 2)对外交往积极主动,政府重视,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欢迎来) 3)海陆路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能来)课堂小结匈奴西域各族西南南方两汉政权和战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设郡设郡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结构示意图开疆拓土对外交流1、汉与西方的交往3、汉与日本的交往2、汉与朝鲜半岛的交往——丝绸之路(民族关系)1、与匈奴的关系2、与西域的关系3、与南方的关系(1)秦与匈奴的关系(2)汉朝与匈奴的合战小结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的特点:①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②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③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④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⑤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 …… 两汉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哪些方式?行政管理带有一定的屈辱性。友好性和亲。如昭君出塞。汉武帝时与匈奴的三次大战东汉大败北匈奴等西域都护的建立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张骞出使西域和 亲战 争友好往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