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31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31张PPT。[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军取得第五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领会红军在极端艰险的情况下胜利完成长征以及长征精神的意义
2、通过教学使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增强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长征精神,领会遵义会议的精神【教材分析】
(1)学生已知知识:红军长征
(2)学生自学能懂的知识:红军长征的时间路线地点,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等
(3)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掌握的知识:红军长征的背景,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
(4)需教师讲解帮助解决的问题:如何根据材料领会长征精神?如何理解遵义会议的精神?教学时通过丰富的资料、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来教学并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教学流程】
1、自学:学生阅读教材P61—63、出示预习题
2、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部分预习题
3、讨论探究:教师通过PPT,精讲重点和难点。
4、精练:完成课堂巩固题
5、作业布置:完成《练习精编》P38-40。第三课时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红军四次反“围剿”成功2、红军长征背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间 路线三大主力胜利会师4、遵义会议板书设计 P32
8. (1)指出材料一紧急会议上确定的方针并说明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作出的战略转变。
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2分)
战略转变: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1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坚持革命道路而开展粮食生产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自然:①多山地,但河谷和周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②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③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3分)
人文:①政策支持,农民分到田地,生产和革命热情高涨; ②劳动力短缺得到缓解。(2分) (3)在根据地的创建中,毛泽东提出了什么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分)
(4)”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①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②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要有开拓创新精神等。(见P88)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面对围剿,中共临时中央作出了怎样的决定、采取了怎样的战略?
2、湘江战役后,红军人数从出发时的8万多骤减到3万多意味着什么?
3、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以及军队人数锐减境地,你认为红军是否应该按照原计划行动?说一说你的理由
4、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向贵州前进?
5、结合红军长征以来的史实,说说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
6、遵义会议作出了哪些重要的决定?为什么人们将其称为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预习教材P61—63,思考:善于自学红军长征背景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路线长征精神(见P92-2)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多次“围剿”,企图消灭红军,但均遭失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概况(1930-1933)乐于合作前三次:
领导人:毛泽东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和打运动战
第四次:
领导人:周恩来、朱德
战略战术:大兵团伏击歼灭敌人
均取得了胜利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分几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②第五次反“围剿”概况
A.领导人:博古、李德
B.主张:“左”倾错误主张,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挫后,又主张分兵把守,节节抵御
C.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仍未能粉碎“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形势危急,1934年10月,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红军长征的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瑞金瑞金(出发点)
1934年10月冲破四道封锁线红军首先向湘西进发,一路冲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1934年11月湘江战役打响
时间:1934年11月
经过:湘江战役打响,经过5昼夜苦战,红军最终突破第四道防线。湘江战役是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
结果:湘江战役后,红军人数由出发时的8万多骤减到3万多瑞金(出发点)
1934年10月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北上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中央大多数领导的支持。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了贵州重镇遵义城,并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时间:内容①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意义①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③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1935年1月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转折点幼稚标志着中共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新的中央领导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红军变被动为主动一渡赤水摆脱追敌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敌西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长征的路线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艰苦转战一年,长驱二万五千里实现了战略大转移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红一、二、四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三军会师意义)甘肃会宁会师楼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中 央于都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将台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数数红军长征经过哪些省份和大河?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湖南宁夏湘江乌江金沙江赤水河大渡河松潘草地陕甘宁江 西福建广 东广 西贵 州云 南四 川湖 南西 康 甘 肃陕 西ABCD瑞金(会师点,终点)
1936年10月1935年10月,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数数红军长征经过哪些省份和大河?(出发点)
1934年10月(转折点)
1935年1月吴起镇宁 夏 会宁遵义“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难”包括什么?1、恶劣的环境
2、敌人的围追堵截
3、缺少粮食给养
4、少数民族地区的复杂情况
5、共产党内部的“左倾”错误讨论: 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乐于合作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③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④正确的民族政策。
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红军的英勇善战。乐于合作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经过: 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冲破封锁线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会宁会师小结长征长征胜利的意义(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1.历史意义:2.现实意义:勤于巩固1、有一首歌谣唱到:“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百姓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下列属于红军长征中经历的重大事件的是( )
A.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C. 贺胜桥战役 D.南昌起义
2、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3.读课本P63《红军长征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于( )年( )月开始长征,到( )年( )到达(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 )年(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3)请你对照示意图,数数红军长征走过多少个省,渡过了哪几条江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