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0张PPT。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现代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的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对外则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阅读教材内容,回顾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完成:①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胜国,它在巴黎和会上地位如何?“收获”如何?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国内面临一种什么样的局面?③试分析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 1922年,墨索里尼夺取意大利政权,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现代世界史上的第一个法西斯政权)二、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阅读教材内容,回顾巴黎和会相关内容,完成:①说一说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受到了怎样的严厉处罚?《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国内的反应是什么样的?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②联系教材P40页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与处罚以及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会对德国的经济造成怎样的后果?③结合文字,说一说在严重的危机面前,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采取了哪些行动?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处于声望颠峰时期的希特勒 希特勒演讲群众听希特勒演讲在任何公开场合的演说中,希特勒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情,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⑴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⑵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对内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积极扩张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⑶1934年,希特勒成为元首及国家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建立专制独裁的法西斯专政德国国会纵火事件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试分析,为什么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夺取政权?①经济危机的影响②《凡尔赛和约》压制③垄断资本家的选择④希特勒的欺骗性宣传希特勒为发动战争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准备?一党专制和个人独裁 1933年,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了其他所有政党;战争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军事化)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积极扩军备战,为侵略扩张作准备。希特勒的民族政策:推行反犹、排犹政策,疯狂迫害犹太人;极端民族主义 通过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确立了战争经济体制;大力发展以军备工业为基础的重工业,扩大战略原料代用品生产,增加战前储备。迫害犹太人处决犹太人为躲避迫害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曾一度住过两万名犹太人,60多年前被誉为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美国著名战地女记者怀特拍摄的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体的脚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①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② 国际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退立、姑息,使纳粹对犹太迫害不断升级。③ 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三、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㈠希特勒上台后的种种准备,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地;㈡1936年10月,德意双方签订秘密协定, 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㈢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约定共同反对共产主义,共同防范苏联。但是反共反苏只是表面,实质上是对付美英法;㈣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36年,日本广田宏毅组阁,标志着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四、绥靖政策与慕尼黑阴谋列举纳粹德国早期的对外侵略及英法等国态度⑴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⑵1938年德国企图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危机)英法两国发出了抗议照会,但是并不打算采取任何措施来制止德国的行动。4月,英法美相继承认德奥合并。英法和苏联都采取比较强硬的对策,声称准备介入。但是英国继续执行绥靖政策,主张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德国为什要侵占捷克斯洛伐克?1.军事上,他是欧洲的腹地,具有战略意义。2.政治上,它与法国和苏联结盟,明显对德国不利。3.苏台德区的民族矛盾成为希特勒侵略的借口。慕尼黑会议与《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召开英法德意四国慕尼黑会议,签署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德协定》,史称《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割让苏台德给德国。1939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协定》使希特勒的扩张野心更加强烈,对英法越加蔑视。苏联遭到打击。苏联和捷克有盟约,但是被排除在慕尼黑会议之外,结果加深了苏联和英法之间的猜疑和分歧。苏联认为集体安全政策已经没有希望,产生了孤立感和危机感,开始转变外交政策1939年德国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2,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3,缔约国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同时还附有《 秘密附属议定书》 它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在属于波罗地海(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 张伯伦所说的“和平”是指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换取德国不侵略英国的保证,只是暂时的休战。希特勒的话意味着德国会入侵英国和法国。 助长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极大地削弱反法西斯力量,最终自食恶果。绥 靖 政 策定义: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实质:姑息、纵容侵略。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原因:一战使英法经济军事地位严重削弱,世界经济危机打击,整体实力下降。美国鉴于国内和平主义、孤立主义盛行,厌倦战争,不愿卷入欧洲是非,对法西斯扩张采取“中立”政策,实为变相的绥靖政策。知识归纳: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国内危机和人们的不满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上台和扩军备战希特勒上台与纳粹政权的建立希特勒的战争准备希特勒的反犹、排犹政策战争策源地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德国、意大利绥靖政策:容忍、退让慕尼黑阴谋:满足德国绥靖政策与慕尼黑阴谋亚洲战争策源地:日本三国轴心的形成:柏林—罗马—东京传统不同。美国有民主主义传统;而德、意、日有军国主义传统。经济实力不同。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办法摆脱经济危机;德、意、日三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极端办法摆脱经济危机。阶级矛盾不同。美国阶级矛盾尚不致危及资产阶级统治;德、意、日三国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党被看作是镇压革命的工具。个人的作用不同。罗斯福能够对群众作出一定的让步;而德、意、日三国领导人极端仇视人民。 为什么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而德、意、日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6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ppt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flv 奥斯维辛集中营六年内屠杀400万犹太人.flv 希特勒上台.flv 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mp4 希特勒占领非军事区莱茵兰地区.mp4 德奥合并.avi 慕尼黑阴谋.wmv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flv 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