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总第29课时课件(27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总第29课时课件(27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思考〗
大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为什么屡屡得手?
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主要原因)
③受侵略国未能团结起来,各自为战,被德国各个击破
你认为在这样的态势下,反法西斯国家怎样做才能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
②法西斯国家比较成功地采取了闪电战的战术
阅读教材,试归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背景
①苏德战争爆发后…………
③太平洋战争爆发…………
②《大西洋宪章》发表…………
1942年1月1日
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时间、标志
标志:
时间:
意义/作用: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证);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使得二战的性质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援助,协同作战,战斗力加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根据描述,说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如何建立的,它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建立: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特别是在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苏、英等大国开始走向联合。1941年8月,美、英两国发表《大西洋宪章》,为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意义: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
——
二战的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
——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
——
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充分表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1943年战争的主动权都已转入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手中。
经过:
时间: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苏军发动冬季反攻,1943年2月,全歼被围的德军
历史意义:
欧洲战场(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①斯大林格勒是连接苏联欧洲部分南北水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
背景:
两个转折
1942年7月,希特勒发动夏季攻势,德军逼近斯大林格勒
作用:
使轴心国损失了大批的主力部队,其信心严重受挫
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各国人民
苏联迅速转入反攻,开始收复沦陷的领土
(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联:
①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战。
②有盟国的支持。
③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
④苏军的兵力优势。
德国:
①战线太长,补给困难,缺少冬季作战准备

②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气低落,缺乏外援。
③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
④德军制空权的丧失;
德军失败原因: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
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毛泽东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德军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率领残部向苏军投降
德军第6军团被俘的部分军官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期间,消灭的德军达150万,俘获德军2500名军官,包括一名元帅200多名将军.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德国士兵的日记
斯大林格勒战役
“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德军经此战役后,元气大伤。从此,德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了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1942年6月,日军进攻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中途岛。美国成功截获了日军的密码,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最后,美国以少胜多,日军损失惨重。从此,美国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二)、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⑴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轰炸日本本土,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仍对日本构成威胁;
⑵1942年,日本陆军的三分之二以上陷于中国战场,无力在陆上发动新的进攻,只得寄希望于海军,以巩固并加强日本的海上优势,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
⑴美军破译日军密码,精心准备;
⑵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日军惨败。
1、背景:
2、概况:
中途岛海战美日兵力对比
航空母舰
战列舰
巡洋舰和驱逐舰
舰载机
美国
3
23
200
日本
8
11
80
700
航空母舰
巡洋舰或驱逐舰
飞机
人数
美国
1
1
147
307
日本
4
1
332
2500
中途岛海战美日损失
思考:中途岛海战美日对比呈现怎样情况?美国为何能获胜?
(1)美国:战前,美国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了日本的作战计划,集中有限兵力,伺机歼敌。
(2)日本:日本分散了绝对优势兵力。战术陈旧,特混舰队担负攻击中途岛和引诱美军舰队的双重任务,错失战机。
(三)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英军发动反攻,将德意军队赶出埃及。1943年5月,彻底清除了北非地区的德意军队,北非战事结束
阿拉曼战役中英军缴获德军坦克
阿拉曼战役使德、意法西斯丧失了在北非的主动权。
德军陆军元帅隆美尔
英军陆军元帅蒙哥马利
“阿拉曼战役之前,大英帝国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之后,大英帝国战无不胜。”
——丘吉尔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转折性战役简表
战役
战场
时间
战况及结果
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
战场
1942年7月~1943年2月
德国集中大量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同时,苏联集中机动兵力,开始反攻,于1943年2月全歼敌军
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使轴心国损失了大批主力部队,信心严重受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各国人民受到巨大鼓舞
中途岛海战
太平洋战场
1942年6月
野心膨胀的日本再次进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前哨基地——中途岛。双方展开海空大战,日军惨败
日本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
北非
战场
1942年10月底~11月初
英军在埃及的阿拉曼地区大败德军,将德、意军队赶出埃及
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不久,盟军彻底清除了北非地区的德、意军队,北非战事结束
(四)意大利投降
1942.10~11
1942.7~1943.2
1943.9
意大利投降
1.背景:
2.经过:
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新组建的意大利政府对德宣战。
3.意义:
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北非战事结束后,盟军乘胜追击,与1943年7月在意大利登陆。
(四)意大利投降
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
名称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时间
地点
参与国
主要
内容
1943.11
埃及开罗
1943.11
伊朗德黑兰
美、英、中
苏、美、英
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发表《开罗宣言》
在西欧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和战后处置德国
阅读课本p88内容,概括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的概况
《开罗宣言》的发表和德黑兰会议的召开,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的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开罗宣言》的发表对中国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
1、开罗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反法西斯大国首脑会议,它表明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2、《开罗宣言》成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以列表的方式概括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时间地点
参与部队
结果
意义
诺曼底登陆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1)盟军成功的战略战术,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保证了战役顺利进行;
(2)盟军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同时掌握了绝对制空制海权;
(3)盟军有充分的物资准备,进行了逼真的战前训练;
(4)恶劣天气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为盟军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
苏德战场
诺曼底登陆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德国陷入两面夹击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1,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
大战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中途岛海战:1942.6,
阿拉曼战役:
1942.10
国际会议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诺曼底登陆:1944.6,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苏德战场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讨论了如何进行对德作战以及战后欧洲安排的问题。
讨论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
1943.11
一个同盟
两次会议
三个战场
三次战役
一次登陆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
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
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
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1942.1,
《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6,
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
阿拉曼战役
二战的几个主要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