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课件+教学设计+导学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课件+教学设计+导学单)

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第四单元 第五课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教学设计
课题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利用相关地图、资料,能说出巴西利亚成为巴西新首都的条件和原因;
2.感受巴西利亚建筑的特色,城市的独特性;
3.从具体的文字资料中,了解巴西利亚有效的城市管理经验及举措。
4.在对巴西利亚城市规划与布局的分析中,认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
理解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难点
在对巴西利亚城市规划与布局的分析中,认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这张图片上,画的什么?
这是一座城市的轮廓。
这是世界上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现代城市, 它是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
学生看图片。
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巴西的概况
【新知讲解】
1.读“南美洲行政区划”图,找出巴西的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读“巴西地形”图和“巴西气候”图,找出巴西的自然特征
2. 地形:地形以 为主;
地势 高 低。
3. 气候:有 、
和 气候,以 气候为主。
【教师拓展】巴西的“世界之最”
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平原;亚马孙河域是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4.读“巴西地形”图和“巴西人口分布”图,找出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的特征。
【教师拓展】“巴西之最”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最大的港口;圣保罗是巴西(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
【新知探究】1.巴西人口、城市为什么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自然条件:
人文条件
2.人口、城市集中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二、巴西新都
1. 以前有哪些城市曾是巴西的首都?现在是哪座城市?
2.巴西政府为什么将首都从沿海迁到内陆?
3.为什么选择巴西利亚?
4. 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
(1)城市轮廓
【教师拓展】
据说科斯塔的灵感来源于十字架。他本来是想用十字将城市的两条主干道交叉在一起,但是考虑到巴西利亚的地形,便将其中一条弯了一下,变成了现在所见的飞机形状,其寓意就是巴西腾飞。
(2)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有哪些区域?各有什么功能?
机头的三权广场-——---
机身前部的政府办公区—
两翼的居住区——------
机舱后部的文娱区——-
机尾的车站及交通干线--
周围环抱的绿地---
(3)解读图片“议会大厦”建筑的寓意:
碗口上仰的建筑——
碗口下覆的建筑——
“H”型的建筑——
(4)城市规划的细节——帕拉诺阿湖
该湖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意义?
5. 巴西利亚有哪些的城市管理经验
【学以致用】
巴西利亚成为世界唯一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城市。你认为,它在城市布局和管理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1)布局—功能分区,合理布局;
(2)建筑—建筑新颖,富有创意;
(3)细节—因地制宜,截水成湖;
(4)绿化—种植树木,绿化到位;
(5)管理—产业区域,功能明晰;
(6)交通—交通便捷,卫星城居等
学生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思考、回答:
被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部分在低纬度、热带。
位于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学生读图回答
高原、平原
南 北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湿润 热带草原气候
学生读图回答:
巴西人口、大城市集中在东部的大西洋沿岸 ,如萨尔瓦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阿雷格里港等。
(1)学生结合图片,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合作;
(3)学生展示。
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气候适宜、海运便利等。
欧洲移民到来早,开发早,原有基础比较好。
里约热内卢,它的面积占全国的0.5%,却集中了全国10%以上的人口,引发了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安混乱,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的“城市病”。
学生读教材图文,回答:
萨尔瓦多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和开发,同时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压力。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地域宽广,有利于新城市的发展。
学生读教材图文,回答:
象征政府的领导权力
便于政府履行管理职能
沿湖,居住环境优美
视野开阔,便于活动
便于出行
环境优美,净化空气
众议院会议厅,象征听取民意,体现民主、自由、开放。
参议院会议厅,象征重大问题要集中,体现集中统一的精神。
议会大厦,来自葡萄牙语中“人类”的第一个字母,意为维护人类的尊严。
规划师利用当地地形,巧妙地筑坝把流经周围几条河流的河水形成一个环抱市区、面积为40多平方千米人工湖泊。
帕拉诺阿湖—旱季,它可以补充城市水源,调节空气湿度;雨季,它可以蓄洪,防止洪涝灾害。清澈的湖水环抱全城,美化了城市。
(1)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合作;
(3)学生展示。
(1)重视绿化。绿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 60% ,人均绿地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之一。
(2)市内没有工厂,市郊也不能见污染环境的工厂。市内发展服务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食品加工业;郊区大力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形成宽广的绿色地带。
(3)交通便捷,居民多数在卫星城。避免了市区人口过度集中,减少了因大量建房对城市绿地和景观的破坏。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和教材图文学习“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完成基本知识的构建。
“教师拓展”栏目让知识更准确、全面。
“新知探究”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小组合作意识,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
本环节学生运用教材图文,学习“巴西新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和系统思维归纳能力,完成基本知识的构建。
图片展示,让学生看“城市轮廓之美”,引导创新思维。
学习城市布局,明确贵在“实用”,方便生活。
学习“建筑寓意”,让学生领悟:建筑的语言,引导创新思维。
规划细节-人工湖,学会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条件,科学地改变,让生活环境更美好。
本环节“有效的管理,让学生从教材中发现知识,从管理中学会规划,科学的规划让城市成为典范,建筑成为艺术品。
“学以致用”环节让“巴西利亚”理念更系统 ,达到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想效果。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关于“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知识:了解巴西的的自然环境特点,迁都的原因,巴西利亚轮廓、城市布局、建筑艺术、城市管理的理念对我们发展现代城市有借鉴意义。
板书
课件23张PPT。4.5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七上1. 利用各种地图和相关资料 ,说明巴西利亚为何成为巴西的新首都;
2. 结合图文资料,描述巴西利亚城市规划和布局的特色;
3. 结合具体的图像资料,说明巴西利亚建筑的特色。猜猜它是什么? 这张图片上,画的什么? 这是一座城市的轮廓。
这是世界上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现代城市, 它是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巴西?巴西利亚? 一、巴西的概况1.读“南美洲行政区划”图,找出巴西的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被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
大部分在低纬度、热带。 位于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一、巴西的概况 读“巴西地形”图和“巴西气候”图,找出巴西的自然特征
高原、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2. 地形:地形以 为主;
地势 高 低。
3. 气候:有 ,
和 气候,以 气候为主。 南 北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热带草原 巴西的“世界之最”
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平原;亚马孙河域是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一、巴西的概况 4.读“巴西地形”图和“巴西人口分布”图,找出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的特征。 巴西人口、大城市集中在东部的大西洋沿岸 ,如萨尔瓦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阿雷格里港等。 “巴西之最”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最大的港口;圣保罗是巴西(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 二、巴西的概况1.巴西人口、城市为什么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自然条件:
人文条件: 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气候适宜、海运便利等。 欧洲移民到来早,开发早,原有基础比较好。 人口、城市集中分布会有不利影响吗? 一、巴西的概况 2.人口、城市集中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以里约热内卢为例,它的面积占全国的0.5%,却集中了全国10%以上的人口,引发了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安混乱,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的“城市病”。 二、巴西新都 萨尔瓦多、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1. 以前有哪些城市曾是巴西的首都?现在是哪座城市?2. 巴西政府为什么将首都从沿海迁到内陆?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和开发,同时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压力。3. 为什么选择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地域宽广,有利于新城市的发展。
4. 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
(1)城市轮廓 据说科斯塔的灵感来源于十字架。他本来是想用十字将城市的两条主干道交叉在一起,但是考虑到巴西利亚的地形,便将其中一条弯了一下,变成了现在所见的飞机形状,其寓意就是巴西腾飞。 二、巴西“新都4. 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
(2)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有哪些区域?各有什么功能? 二、巴西“新都政府办公区文化区和休闲娱乐区火车站和小型工厂居住区、
立交通道 三权广场象征行政权力的总统府、立法权力的议会、司法权力的最高法院的机头机前身
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优点:
机头的三权广场-——---
机身前部的政府办公区—
两翼的居住区——------
机舱后部的文娱区——-
机尾的车站及交通干线--
周围环抱的绿地--------- 二、巴西新都 象征政府的领导权力
便于政府履行管理职能
沿湖,居住环境优美
视野开阔,便于活动
便于出行
环境优美,净化空气(3)巴西利亚独特的建筑
解读图片“议会大厦”建筑的寓意:
碗口上仰的建筑——
碗口下覆的建筑——
“H”型的建筑——众议院会议厅,象征听取民意,体现民主、自由、开放。 参议院会议厅,象征重大问题要集中,体现集中统一的精神。 议会大厦,来自葡萄牙语中“人类”的第一个字母,意为维护人类的尊严。 二、巴西新都
(4)城市规划的细节——帕拉诺阿湖
该湖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意义? 规划师利用当地地形,巧妙地筑坝把流经周围几条河流的河水形成一个环抱市区、面积为40多平方千米人工湖泊。
帕拉诺阿湖—旱季,它可以补充城市水源,调节空气湿度;雨季,它可以蓄洪,防止洪涝灾害。清澈的湖水环抱全城,美化了城市。
二、巴西新都
5. 巴西利亚有哪些的城市管理经验
(1)重视绿化。绿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 60% ,人均绿地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之一。 二、巴西新都 (2)市内没有工厂,市郊也不能见污染环境的工厂。市内发展服务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食品加工业;郊区大力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形成宽广的绿色地带。 (3)交通便捷,居民多数在卫星城。避免了市区人口过度集中,减少了因大量建房对城市绿地和景观的破坏。 二、巴西新都 巴西利亚成为世界唯一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城市。你认为,它在城市布局和管理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1)布局—功能分区,合理布局;
(2)建筑—建筑新颖,富有创意;
(3)细节—因地制宜,截水成湖;
(4)绿化—种植树木,绿化到位;
(5)管理—产业区域,功能明晰;
(6)交通—交通便捷,卫星城居;
……。里约的“城市病”
带动内陆的发展
自然环境优越迁 都 巴西利亚的 原 因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合理布局
建筑新意
有效管理城 市 规 划→→读“巴西地形”图,完成1~2小题。
1.该区域东临 (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2.下列关于巴西的“世界之最”,正确的是( )
A.巴西是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B.巴西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C.亚马孙平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
D.里约热内卢是世界最大的城市
B C B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完成3~4小题。
3.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 ( )
A. 亚马孙河沿岸? B. 东部沿海地区?
C. 巴西高原内部? D. 河口三角洲地区
4.下列有关1960年巴西迁都的意义,
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带动内陆地区开发 B. 控制人口增长
C. 巴西利亚环境优美 D. 分散大城市职能C B 5.读“巴西利亚城市布局”图,关于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布局的细节,说法正确的是(???)?
①利用当地地形,筑坝截住周围几条河流的河水,形成一个人工湖泊???②市内没有工厂,市郊也不允许修建污染环境的工厂???③居民多数居住在市区? ④绿化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60%,是绿地最多的都市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D.②③④??B 作业布置
写《导学单》“课堂练习”
作业要求:
1.先回顾当堂知识,再开始做题。
2.本着先易后难原则,独立答题,一气呵成。
3.做题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不要看书,先标注。
4.最后借助课本,集中“啃硬骨头”,并巩固记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4.5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导学单
【学习目标】
1.利用相关地图、资料,能说出巴西利亚成为巴西新首都的条件和原因;
2.感受巴西利亚建筑的特色,城市的独特性;
3.从具体的文字资料中,了解巴西利亚有效的城市管理经验及举措。
4.在对巴西利亚城市规划与布局的分析中,认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理解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习难点】在对巴西利亚城市规划与布局的分析中,认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其首都 位于巴西中部的 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 遗产的现代城市。
2.巴西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最大的平原 ,还有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
3.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 和 两个海滨城市建都。1950年后, 成为巴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由于该城染上严重的“城市病”。
4.20世纪中叶,政府决定将首都迁至 。
5.从空中鸟瞰,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像一架巨大的 。
6.巴西利亚处处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绿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 ,人均绿地面积达 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之一。
【课堂环节】
判读地图
1.读“南美洲行政区划”图、“巴西地形”图和“巴西气候”图,描述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地形:
(3)气候:
2.阅读教材第105页和“巴西人口”图,说说巴西政府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移到巴西利亚的原因?
机头
机前身
机翼
机舱后部
机尾
3.城市设计
(1)读图4-37“巴西利亚城区平面图”和教材文本,说一说巴西利亚城市规划“各形状”的分工特点。
(2)读图4-38“造型独特的建筑图”和教材文本,说一说巴西利亚“议会大厦’的建筑物风格有什么特点?
(3)阅读教材第107页文本,结合“巴西气候”图,说一说巴西利亚的城市细节—人工湖的作用。
4.阅读教材第107页文本和图4-39“今日巴西利亚”,说说巴西利亚有效的城市管理。
【学以致用】巴西利亚成为世界唯一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城市。你认为,它在城市布局和管理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 )
A.巴西 B.阿根廷 C.智利 D.秘鲁
2.历史上曾经做过巴西首都的城市是( )
①圣保罗 ②里约热内卢 ③萨尔瓦多 ④巴西利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巴西利亚位于巴西中部的高原上,这个高原是( )
A.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巴西高原 D.德干高原
4.巴西利亚位于热带,但气候四季如春的原因是( )
A.高原地形的影响 B.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
C.森林茂密,绿树成荫 D.周围草原广阔,利于散热
5.从城市职能看,下列哪个城市与巴西利亚相似( )
A.华盛顿 B.蔚山 C、班加罗尔 D.釜山
二、材料分析题
6.读下列一组图片,完成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
(2)简要分析巴西首都有B迁到A的原因。
(3)从图中可以看出,巴西利亚在保护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反思总结】
自学反思、查漏补缺,检查知识点,标注情况。
答案
【课前预习】
1.巴西 巴西利亚 巴西高原 文化 2. 巴西高原 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河 3.萨尔瓦多 里约热内卢 里约热内卢 4.巴西利亚 5. 喷气式飞机 6. 60% 100多
【课堂环节】
判读地图
1.(1)被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在低纬度、热带。位于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2)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3)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2.(1)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和开发,同时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压力。(2)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地域宽广,有利于新城市的发展。3.(1)(自上而下)三权广场 政府办公区 居住区 文化区和休闲娱乐区 火车站和小型工厂 (2)“H”议会大厦—寓意来自葡萄牙语中“人类”的第一个字母,意为维护人类的尊严;上仰的碗—众议院会议厅,象征听取民意,体现民主、自由、开放;下覆的碗—参议院会议厅,象征重大问题要集中,体现集中统一的精神。(3)旱季,它可以补充城市水源,调节空气湿度;雨季,它可以蓄洪,防止洪涝灾害。清澈的湖水环抱全城,美化了城市。4.(1)重视绿化。绿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 60% ,人均绿地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之一。(2)市内没有工厂,市郊也不能见污染环境的工厂。市内发展服务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食品加工业;郊区大力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形成宽广的绿色地带。(3)交通便捷,居民多数在卫星城。避免了市区人口过度集中,减少了因大量建房对城市绿地和景观的破坏。
【学以致用】
(1)布局—功能分区,合理布局;
(2)建筑—建筑新颖,富有创意;
(3)细节—因地制宜,截水成湖;
(4)绿化—种植树木,绿化到位;
(5)管理—产业区域,功能明晰;
(6)交通—交通便捷,卫星城居等。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A 2. B 3. C 4. A 5. A
二、材料分析题
6.(1)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 圣保罗 (2)B城市是里约热内卢,它的面积占全国的0.5%,却集中了全国10%以上的人口,引发了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安混乱,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的“城市病”。首都由B迁到A(巴西利亚),有利于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和开发,同时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压力;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地域宽广,有利于新城市的发展。(3)巴西利亚在城市外环路以内保留了大面积的湖泊;市区还建有多处公园绿地,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火车站及铁路都建在城外,减少火车对市区的噪声、空气污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