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知识点: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知识点:必修1

资源简介

镇江市实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考点精编


生物必修1
第一章 走近细胞
1、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如下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无核膜)
4、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如:蓝藻、细菌(如乳酸菌)等
5、真核生物: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等
6、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到细胞,并命名; 施旺、施莱登,建立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意义是: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最基本元素:C;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水、无机盐)、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肽键:—NH—CO—
4、氨基酸分子通式:见右图 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
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6、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 结构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 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酶
③ 运输功能: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载体蛋白
④ 调节功能(信息传递):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⑤ 免疫功能:如抗体等
7、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数(—COOH)或氨基数(—NH2)= 肽链数
③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 氨基酸个数 —脱水的个数×18
8、核酸的种类: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9、核 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10、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
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11、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12、核酸的分布: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拟核中。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13、糖类:元素C、H、O;功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动植物都有的糖为葡萄糖、脱氧核糖、核糖等。
植物特有的糖:二糖是蔗糖、麦芽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多糖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动物特有的糖:二糖是乳糖; 多糖是糖原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蔗糖不是还原糖)
14、脂质: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还含有P和N。

脂质的比较:
分 类 元 素 常见种类 主要功能
脂质 脂 肪 C、H、O ∕ 主要储能物质
磷 脂 C、H、O (N、P) ∕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固 醇 胆固醇 细胞膜成分,参与脂质运输
性激素 维持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15、水
存在形式 含 量 功 能 联 系
水 自由水 约95%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16、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 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Mg)、血红蛋白(Fe)、甲状腺激素(I)等
②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 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少量糖类
2、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4、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6、细胞器
①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②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③核糖体: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④内质网: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
⑤高尔基体: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对蛋白质有加工和转运的功能。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⑥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⑦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其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有色素等成分)。
⑧溶酶体: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7、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分泌蛋白指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如抗体、蛋白质类激素、消化酶等
合成和运输过程: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
→细胞膜→细胞外 (整个过程中需线粒体供能)
8、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9、细胞核 ①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②细胞核的结构:染色质、核膜、核仁、核孔
10、染色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间期—染色质、分裂期—染色体)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两膜间的细胞质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 具有半透膜 ② 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3、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4、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有中央液泡)。50%蔗糖溶液、15%盐酸都能杀死细胞,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现象
5、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比较项目 运 输 方 向 载 体 能 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 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 要 消耗 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6、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2、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3、酶的作用方式(实质):大大降低活化能
4、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
5、酶的特性: ① 高效性 ② 专一性 ③ 较温和的作用条件: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永久失活。低温酶的活性很低,但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6、ATP结构简式:A-P~P~P,A:腺苷(1个);P:磷酸基团(3个);~ :高能磷酸键(2个)
7、绿色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生成ATP,动物能通过呼吸作用生成ATP
8、有氧呼吸的过程
场所 发生反应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 丙酮酸 +[H]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H2O → CO2+[H]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H]+O2 → H2O +大量能量
9、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10、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人和动物,乳酸菌)
1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有 氧 呼 吸 无 氧 呼 吸
不同点 场 所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
条 件 氧气 无氧气参与
物 质 变 化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 或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能 量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共同点 过程 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意义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2、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温度、氧气浓度等
13、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理解):
①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松土
②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③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1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写出总反应式: )
15、光合色素: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
16、呈现颜色: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17、吸收光谱: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18、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光反应所必需的酶,在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必需的酶。
19、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CO2浓度、水、无机盐等。
20、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理解): ①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②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③适当增加CO2浓度。④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⑤合理施肥和灌溉 ⑥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塑料、玻璃 ⑦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21、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② 细胞核控制范围的限制
2、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 、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
① 有丝分裂实质: 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 义: 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② 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蛙的红细胞分裂
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和分裂期。
4、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 期: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从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末 期: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现细胞板,逐渐形成细胞壁;
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5、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包括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6、细胞分化: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特点:① 持久性:贯穿整个生命过程; ②稳定性,不可逆。
7、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8、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实例:植物组织培养
9、衰老细胞特征:
① 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变慢 ② 酶活性降低 (白头发 )
③ 色素积累(老年斑)防碍物质交流传递 ④ 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⑤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0、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
性调控,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11、理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2、癌细胞:受致癌因子作用,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不受机体控制,能恶性增殖的细胞
13、癌细胞特点:①无限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③表面发生变化 (糖蛋白减少,粘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14、致癌因子(外因):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根本原因(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H2N—C—COOH

R

H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



C6H12O6

2C2H5OH (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C6H12O6

2C3H6O3 (乳酸)+ 少量能量



多种酶
参加催化

光反应

暗反应

2C3

C5

(CH2O)

CO2

光能

色素

O2

[H]

ATP

ADP+Pi

H2O







分裂期



PAGE



必 修 1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