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1.诚信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意义? 2.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学习目标: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其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2、理解怎样遵章守法。学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2、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种类有哪些?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请同学们在5分钟之内阅读完教材P46-51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划出。自主学习被拘留者:我不是故意的,行吗?!观看视频之后,你有哪些感悟? 一、违法无小事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法律的规范作用什么是违法行为? “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违法行为“三兄弟”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的处罚。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上述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内容名称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 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最严重(犯罪)民事责任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罚处罚扰乱社会治安故意杀人欠债不还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等。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 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不同点 违反的法律 法律后果 社会危害性 实 例 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思考:一般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拓展 初中生张某,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无心上学,不做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未接受教训,还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加赌博等,后来还参与了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 3.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准确。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知识竞赛?4.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民事违法行为6.工商局没有依据查封你家开的公司。行政违法行为7.开车闯红灯。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5.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女子被拘留是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想一想,我们身边存在的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侵犯肖像权是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社会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由民法来规范。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那么,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自由讨论承诺书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为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青少年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承诺:1、提高对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的认识,自觉依法规 范自己的行为。2、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 的法律规定。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 合同违约行为,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承诺人:XXX 2019年X月X日(如何遵章守法?)法不可违法律的规范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出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课堂总结1.丽江最近不太平静。先是春节前曝出有女性游客被恶意毁容,春节期间又有游客在某餐厅遭遇殴打。根据当地警方的通报,前起案件中的施暴者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而后起事件中的打人者也已被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两起案件的作案者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B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3.下列属于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 ①行人闯红灯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 ③明知赃物而购买 ④没有依法履行合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CD4.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对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法律无所不能,能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 ③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5.1法不可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5.1法不可违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上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异同,了解三类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 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违法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增强法律观念和守法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坚决同违法行为和现象作斗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点 能够认清合法与违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异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由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提前自主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2.出示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用8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本 学生思考 学生自读课本 启发学生思维。引出这一节课的主题:法不可违讲授新课 违法无小事观看视频,思考:观看视频之后,你有哪些感悟? 点拨: 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什么是违法行为? “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三兄弟”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P47 上述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3.填表教师小结点拨: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三类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相关法律不一样,所受的法律处分结果也不同;但都违反了相关的法 (?http:?/??/?www.21cnjy.com?)律法规,都要负法律责任。同时,要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道德素质,增强守法观念。 思考:一般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点拨: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拓展 初中生张某,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无心上学,不做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未接受教训,还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加赌博等,后来还参与了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张某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4.知识竞赛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准确。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 3.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 4.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5.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6.工商局没有依据查封你家开的公司。 7.开车闯红灯。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观看视频:想一想,我们身边存在的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教师引导:(1)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观看视频:侵犯肖像权是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教师引导:(2)民事违法行为社会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由民法来规范。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2.自由讨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那么,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教师引导:遵章守法(如何遵章守法?) 承诺书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为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青少年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承诺: 1、提高对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的认识,自觉依法规 范自己的行为。 2、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 的法律规定。 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 合同违约行为,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承诺人:XXX 2019年X月X日 学生讨论、回答 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思考问题,交流分享 学生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作用,引出法律规范的作用 初步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精选热点议题分析探究,得出结论。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竞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形成能力。 增强搜集材料、筛选材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学生常见又庄严的形式,让学生学会遵章守法。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总结 【本课小结】请学生画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经过自己思考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内化、应用。布置作业 课下延伸 见课件 板书设计 见课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法不可违.ppt 5.1法不可违教案.doc 动车上水杯被碰翻她把开水灌进前排乘客衣领_超清.mp4 广东珠海:安检时辱骂殴打他人女子被拘留_超清.mp4 普通人肖像权也需要保护!到底哪些情形才算侵犯肖像权?_超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