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活动设计【活动主题背景】???二年级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对身边的事物----生活中的标志,产生了兴趣。日常生活中,各种标志与我们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纲要》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因此,生成并设计了——《寻找生活中的标志》这一活动主题。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课型分析】?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与探究,对各种标志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收获,为了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标志有更多的了解,起到对探究知识的共享;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增加学生展示自我的信心和意识;为接下来小组活动更有条理性的完成做准备,因而设计了本节方法指导课——组建小组。?【适用年级】?二年级?【学情分析】?我校是从一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学生年龄小,对于综实课程的学习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刚接触这门学科已有一年的时间,对这门课程还不是很深入的了解。为了使学生可以较清晰地认识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家长的带领下,学生探究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解决。活动中,同时注意保存丰富多彩的活动图片来促进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进一步了解和喜欢。??【活动主题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标志的基本特点、意义、用途、创作过程等内容。?2.能力目标:?会查阅书刊、网络和其他信息源,并设计出既环保又实用的标志,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的同时,引导学生能用生活中的标志指导自己的行为,从小树立公德意识。??【本节课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要参与的研究内容,以此作为分组的依据;?2、通过小组合作,协调各组成员的情况,确定组内分工,明确各组研究内容,为下一步计划进行做好准备。?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勇于自我推荐的能力,锻炼交际能力。?【活动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协调各组成员的情况,确定组内分工,明确各组研究内容,为下一步计划进行做好准备。?【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知识引导法;谈话讨论法;探索发现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流程】??一、活动导入?上节课每位同学都申请了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把课题研究透还需要借助小组的力量。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组建小组,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二、组建小组?1、在黑板上列出分内容标明序号,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每组不得多于9个人。?2、初步分组后,大家有没有发现了什么问题?(男女不均、人数过多或过少)?3、怎样分组才好呢??师出示分组建议:兴趣相近、人数合理、男女搭配、特长互补?4、再次分组?5、如果在活动中意见不统一,应该听谁的呢?组长应该有什么能力??师出示推选组长的建议:有一定的领导才能,能够协调组内成员,对待活动积极主动,活动中可以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具有一定的信服威信。?6、各小组组长准备就职演说,鼓舞士气。?7、组长带领组员完成首次小组任务:提出各小组的组名、行动口号。?8、小组展示组名和寓意。?三、课后延伸:?课下要求每位学生制作自己的“名片”,注明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小组活动使用。?板书??组建小组?兴趣相近、人数合理、男女搭配、特长互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