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4张PPT。 第二框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上课回顾复习:1、20世纪初中国局势和辛亥革命的三条件;2、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口号、性质;3、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纲领、指导思想等;一、武 昌 起 义四川保路运动导火索:“路存与存,路亡与亡”清政府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将铁路修筑权卖给列强“同志军”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双十革命)地点:湖北武昌文学社、共进会 领导阶级:一.武昌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机构: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过程: 武昌新军、楚望台军械库、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的过程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为什么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武汉(武昌、汉口、汉阳)自古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是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经济的发展为革命军提供物质保障。文学社、共进会的宣传,革命力量比较集中,比较强大,群众基础好。④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 使武昌兵力空虚 2、到1911年底,宣告独立的省、地区有几个?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14个,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①地理位置:②经济发展:③革命基础:⑤革命党人的革命果敢精神原不计生死厉害,但尽心力而行之,虽肝胆涂地,亦甘之如饴也。 —熊秉坤敢叫日月换新天----民国成立篇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1911年12月) 南 京五 色 旗1912为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先选总统,再成立政府)先选总统,再成立政府,再颁布宪法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1)根据誓词,说说当时中国的政局是怎样的?(2)孙中山认为成立中华民国的目的是什么?(4)根据誓词,推测孙中山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清政府统治并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为达此目的,孙中山的施政措施有哪些?为国民谋幸福尘埃落定留遗恨----帝制终结篇自身条件:军权、政治手腕三、南、北议和1、重要人物:袁世凯承诺如果袁世凯能逼使清帝退位并赞成共和,就保举他做临时大总统2、议和结果袁世凯独揽大权,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武昌起义中国民国成立清朝覆灭袁世凯上台1911年10月10日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2日1912年3月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 社会转型的开始,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呢?成功(积极影响)失败(局限性)四、正确认识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宣告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②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 政治思想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失败之处:①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经验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③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局限性)④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观: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时间、地点::领导阶级:领导机构: 性质:过程: --辛亥革命的开始导火线:一、武昌起义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三、南、北议和1、1912年2月12日2、 1912年3月四、正确认识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成功之处)政治3思想2经济12、失败之处(局限性) 四没有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④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都没能改变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相同点:①历史背景:内:清政府腐败无能。 外: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③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不同点:①政治主张: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制。②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不同:戊戌变法失败, 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虽然被袁世凯窃取, 但它有更大的积极意义(政治、思想、经济)有人说,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梦想成真有人说,其实革命并没有成功 —梦想破灭 你眼中的辛亥革命是怎样的,请根据材料证明你的观点。要求:1、四人小组讨论 2、亮出小组观点 3、选择适当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材料1: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材料2: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材料3: 辛亥革命后,男人剪辫子,男女同校;禁止缠足;男女同校 剪辫子材料4: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材料5: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还是把君主当做神来供奉。过年时,百姓的门户上依然贴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春联。材料1材料2材料3材料4材料5材料1: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材料2: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材料3: 辛亥革命后,男人剪辫子,男女同校;禁止缠足;改变社会生活男女同校 剪辫子材料4: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国家主权不完整半殖民地条约有效中国是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半封建社会材料5: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还是把君主当做神来供奉。过年时,百姓的门户上依然贴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春联。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