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社会中成长课件+素材+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在社会中成长课件+素材+教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1.2在社会中成长
新知导入
让我们跟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足迹,一起来学习“在社会中成长”
请认真观看视频
新知讲解




15岁,知青下乡,陕北插队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度过7年的青春岁月。习近平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22岁,走出窑洞,清华求学
1975年,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了,10月7日,他离开梁家河回到北京,也曾亲自回去看望陕北的乡亲们。
26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习近平自参加工作后,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课堂等基层一线,与百姓交流,了解实际情况。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它们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 八岁,小的约两岁。它们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怕火、光和水;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 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 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狼孩
狼孩为什么直到16岁都不能完全过上人的生活?
社会化: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人的成长
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高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价值观念日已养成

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
生活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复习:
01
02
习近平给母亲的“礼物”
习总书记在当时为什么不回家过年?
观看视频
虽然我们在社会中总是因为角色冲突不得不做出选择,但是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是我们光荣的责任。
关爱他人
爱心捐助
救助
无偿献血
这些图片中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亲社会行为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康有为《大同书》
人们喜欢群居而厌恶独处,相互扶助扶持,这是人之常情中所乐意的。




关注社会

参与公益

谦让

分享

奉献社会

助人

亲社会
行为
亲社会行为有:
亲社会表现在多方面:
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2017年2月8日晚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他们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生活虽然坎坷,还要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我们才活的更有意义和价值。

结合材料,联系教材,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可。

2.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为什么)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
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2008年微尘基金成立,接收捐款4200余万元、非实物及物资捐赠20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救助患病儿童1088名、阳光少年9240名,建设博爱小学29所、微尘图书室30个。
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微尘,但我们能做的也有很多,说一说中学生可以参加的公益活动有哪些?

【畅所欲言】

说一说中学生可以参加的公益活动有哪些:

宣传环保、交通知识,
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
扶助老弱病残,
到社区打扫卫生等。
课堂总结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养成亲社会行为

在社会中成长


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高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价值观念日已养成
意义


做法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3.中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工厂,企业,体验农活,帮助孤寡老人,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社会调查等。因为这些活动会引导我们
①感受和认识社会生活 ②关心国家和发展社会
③增强责任和规则意识 ④获得物质和精神回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作业布置
制作“我能承担哪些社会责任”手抄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在社会中成长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知道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标: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知道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重点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
难点 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素材:习近平在青年时期的成长经历视频。这习主席的经历告诉我们了: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社会化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 (1)“狼孩”是一个社会人吗? (2)“狼孩”狼孩为什么直到16岁都不能完全过上人的生活? 师总结:人的社会化过程 以狼孩的故事,理解“社会化”。 出示5张图片,思考:这几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知识点二: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亲社会表现在多方面: 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材料分析: 2017年2月8日晚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他们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生活虽然坎坷,还要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我们才活的更有意义和价值。 结合材料,联系教材,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可。 2.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知识点三:养成亲社会行为出示社会服务图片,观察思考: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组活动: 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 复习知识:人与社会的关系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联系教材,回答问题
课堂练习: 养成亲社会行为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下列同学的行为值得学习的是( ) ①小雨在学习上经常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②小海经常和妈妈一起利用周末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 ③小天过马路时觉得等绿灯浪费时间,喜欢闯红灯 ④小涵总是会关注学校每周更新的时事宣传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担任“村官”,建设乡村,至今已达六年。他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之一,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他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他的无私奉献与满腔热血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
板书






这些图片中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这些图片中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