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实用课件 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1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实用课件 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74张PPT)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红军长征及胜利会师
一、长征的开始
二、遵义会议
四、长征的意义
请说出四次反“围剿”的领导人及作战方针。
随着根据地的壮大发展,敌人十分惊恐,从1930年10月—1933年春,连续对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反革命“围剿”。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一、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一、长征的开始
王 明
博 古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3、长征的开始及初期的失利
一、长征的开始
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出发地点:瑞金等地
遵义会议地址
二、遵义会议
二、遵义会议
①解决了……纠正了……
②肯定了……增选了……
内容
意义
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和红军
成为我党我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毛泽东
张闻天
周恩来
朱德
三、红军长征及胜利会师
吴起镇
爬雪山、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1、红一方面军的继续长征及胜利
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
2、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及红军
三大主力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红一方面军
会宁
会宁
(1)认真阅读地图,数一数,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
(2)从长征路线图中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四个地方。
四、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深远地影响世界事迹的事件了。”
————李尔伯(美)
四、长征的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
1、历史意义
⑴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⑵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现实意义
据美国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经过11个省份;占领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历史资料
飞 夺 泸 定 桥
翻 越 雪 山
走 过 草 地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A.敌人的力量强大
B.武器落后,敌众我寡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

2.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放弃去湘西转向( )
A.贵州 B.广西 C.云南 D.江西
C
A
3、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 )
A、1933年10月——1934年10月
B、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4、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 )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
C、取得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胜利
D、停止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

B
A
5.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抢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6.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行军路线正确的顺序是( )
A.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抢渡大渡河·
C.四渡赤水河——抢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
D.抢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
B
A
7.现在甘肃会宁城有个会师门,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大事件是( )
A.毛泽东同朱德的军队会师范
B.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C
二、问答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遵义会议在革命紧要关头,批评了博古等人的军事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所以,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材料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歌是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所作?
2.诗的后半部涉及到课文中的哪些事?
3.在诗句中描写的哪件事之后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4.诗中的“三军”是指哪三军?
5.这首诗反映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毛泽东、红军长征
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雪山
巧渡金沙江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