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2.通过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3.认识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难点:经济危机原因及影响;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案例说明“罗斯福新政”子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一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大量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名词,教师在灵活运用书本材料的基础上,还应补充介绍相应的材料和史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承上一课目的过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本子目的教学顺承上一子目,引导学生理解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过渡到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罗斯福新政是其中一次比较成功的改革与创新。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引导学生以史为鉴,趋利避害,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增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信心。在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格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可惜的是,“黄金时期”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类矛盾浮出水面,社会矛盾愈加尖锐。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美国,你将在美国社会经历怎样的人生起落,能否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呢?这一子目的教学教师可以进行讲授法、自主学习与情境法相结合的方法,依次按照柯立芝繁荣、黑色星期四等历史事件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做出各类“人生选择”。如在银行贷款如火如荼的时候,你是否会贷款买车?美国股市红红火火的时候,你是否会为发财而热衷炒股?当黑色星期四出现时,你是会被套牢还是果断离开股市?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之中,以普通民众的身份,面对一个个历史选择,理解经济大危机的巨大影响。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不同,不同国家也走上了不同的危机应对道路。设计意图:通过预设历史情境和设计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20世纪20年代经济从飞速发展到骤然破灭的历史情境,通过不同的人生选择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教师过渡语:恭喜选择理性消费、果断离开股市的同学,你们在经济大危机中实现了较好的财务自由,没有一下子就被危机打倒。但是,大萧条还是造成了公司破产,你失业了。接下来的你还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吗?环节一:罗斯福上台教师讲解美国政治在经济大危机冲击下的变局,出示相关史料数据。在这怎样的背景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临危受命,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请学生谈谈对罗斯福的了解,以及美国社会对罗斯福有哪些期待。作为一名普通选民,你会选择投票给罗斯福吗?为什么?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知识储备,作为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总统,罗斯福的人生经历以及面对困厄愈挫愈勇的人生态度,能够对初中学生产生正面的价值引导。从而顺利导入下一环节。环节二:“新政”出台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归纳新政的主要内容,注意提示学生从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公共工程、金融等方面归纳总结。教师总结提示: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颁布《农业调整法》;社会福利——联邦紧急救济署,进行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工代赈;金融——整顿金融;设计意图:新政的内容是教学重点,对于罗斯福采取的改革措施,教师需要逐条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适当代入情境,即从普通民众的角度,可以从新政中得到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罗斯福的这些措施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普通民众、银行工厂企业等、政府等,他们对于新政的态度会是怎样的?教师总结提示:新政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新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新政也强化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性,突出了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设计意图:对于新政性质的理解同样是难点,由于涉及许多经济学概念,教师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概念解读。从新政的实际效果和历史作用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新政的性质。环节三:评价“新政”教师讲解:作为坚持到罗斯福新政出台的普通民众,虽然看见了摆脱这次大危机的曙光,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固有规律没有被改变,对下一次经济危机依然保有忐忑。学生讨论:罗斯福新政作为一次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创新,能否根除经济危机再次发生呢?为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各抒己见。提示:新政只能缓和社会矛盾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不能消除经济危机。教师总结:以史为鉴,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副产品,今天的我们依然面对着全球性的经济疲软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你觉得我们应如何应对呢?提升:要对经济发展乐观、自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度过难关,善抓机遇,应对挑战。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自然过渡到对新政的评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代生活仍然面对的经济危机,以及我们如何理性面对经济的上行与下行。本课目小结梳理本课主要知识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共37张PPT)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5%~20%,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一倍。仅汽车的产量就从1921年的1050万辆增加到1929年2600多万辆。资本主义世界使用的汽车81%是美国货。美国出现 了短暂的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主要的客观原因是A、各资本主义国家稳定统治和恢复发展经济B、许多国家得到美国的援助C、科学技术得到突破性进展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D 美国汽车长龙“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 一美国财政部长梅隆 材料二:1929年,占美国人口总数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国家全部收入的1/3,而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购买能力相对有限(求) 材料三: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用这种方法来刺激消费市场。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供)材料四: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每天,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看着行情显示屏。人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又涨了多少?”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供)社会购买能力相对有限(求)供求矛盾激化(供过于求)原因:生产的无限扩大,但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崩溃。(金融领域)病症一:银行大量倒闭,民众对银行失去信心。病症三:生产相对过剩,盲目竞争,14万家企业倒闭。病症二: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病症四:大量人口失业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世界经济大危机特点时间长 范围广 破坏性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40%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66%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的游行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经济危机的影响: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面对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什么方法摆脱危机?结果如何? 采取自由放任政策胡佛政府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加深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富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 二、罗斯福新政 病症一:银行大量倒闭,民众对银行失去信心。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的信用。二、罗斯福新政病症二: 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整顿农业限制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 为什么“一方面是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大量销毁产品?”怎样看待这种现象?一方面,解决了农产品产量过剩的局面,对农业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采取毁灭粮食和牲畜的办法来保证利润,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病症三:生产相对过剩,盲目竞争,14万家企业倒闭.调整工业通过《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蓝鹰标志兴建公共工程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病症四:大量人口失业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影响:1、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2、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3、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4、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是A、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性调整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方法来消除经济危机C、在保护资本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有经济成分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A根本目的1、美国罗斯福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使美国的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B.国家采取放任自流政策C.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D2、“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问题,提高就业率,罗斯福财富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银行 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工业 D.缩减农业产品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1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ppt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