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走向共同富裕(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走向共同富裕(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本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1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2走向共同富裕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重点 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活动一同学一:我与父母乘坐高铁外出旅游,快捷舒适,感受到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 同学二:我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看到好几家高污染企业停产整改。 同学三:我帮家人在市场照看服装摊,生意比往年冷清,而别人家新开的服装网店却生意火爆。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意见。播放视频《新设自贸区》提出问题:为什么改革这么多时间还要新设自贸区? 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已的看法。观看视频,思考继续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让学生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认可改革开放的成就。
讲授新课 改革进行时……为什么继续进行改革开放?师生共同总结: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障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2.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涵义与总目标内涵:我 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指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图片展示新常态,教师讲述:我国已经进入发展新常态:怎样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三个挑战和对策 1.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对策:我国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P11-12课本探究与分享活动农村发展变化大。 由四个同学分别扮演村党支部书记小孟、村民张大娘、村民小李和初中生小莉,进行对话。畅谈农村巨变,同时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村党支部书记小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小康,关键看“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去年,我们村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收入涨得比城里人还快。村民张大娘:现在的生活可好了,你看村里人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用电方便,道路宽阔,住上了新房。更好的是,生病了有新农合来保障!村民老李:现在政府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村村通了公路。只要人勤快,肯动脑筋,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提示:农村变化可从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来说;新的机遇可从社会稳定、文化素质等方面回答;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结合身边的例子来谈。师生共同总结: 2.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现实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对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挑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策: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二、共享发展成果通过视频《幼有所育》看“共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将蛋糕做大,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实现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公平正义。 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的正确性。 师生总结: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P12活动探究与分享实现“共享发展”。 活动: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与分享”,谈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同学们围绕“共享发展”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归纳总结:怎样实现共享发展?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②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2)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三、巩固提升:单项选择题 1. 2019年3月,有报道指出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截至2017年底仍有59.5万相对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发生率1.52%。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表明( )(1)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仍然存在(2)贫困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3)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依然未变(4)中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A.(1)(2) B.(1)(3) C.(2)(4) D.(3)(4) 2. 如图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然要求,体现共享发展理念(2)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3)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人民的同步富裕(4)有利于有效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挑战 A.(1)(2) B.(2)(4)C.(1)(3) D.(3)(4) 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学生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学生观看视频《幼有所育》思考,蛋糕做大,全民共享的方式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教师分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意识到中国取得的成就不是轻松取得。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认识我国已经进入发展新常态 让学生能意识到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学生意识到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能提升。

课堂小结 巩固,理顺总结。 让学生能结合当前形势,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板书 1.2走向共同富裕1.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 2. 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 3. 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4. 坚持共享发展的理论依据(为什么) 5.怎样实现共享发展? 6.发展的根本目的 知识点能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5张PPT)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新知导入
九年级(3)班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暑假生活。
三名同学的假期经历有喜有忧,你从中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变化?
P9
P9
(二)
视频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印发,同意设立: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 改革进行时
P9
内涵:我 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指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P9
全面深化改革
P10
P10
探究与分享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日益呈现新面貌
P10-11
P9
(二)
P10
P11
(二) 共享发展成果
探究与分享
同学们围绕“共享发展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是如何看待“共享发展”的?
P12
P12
(二)
P11-12
(二)
P12
(二)
视频
幼有所育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P13
(二)
(二)
单项选择题

1. 2019年3月,有报道指出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截至2017年底仍有59.5万相对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发生率1.52%。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表明( )
(1)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仍然存在
(2)贫困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
(3)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依然未变
(4)中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A.(1)(2) B.(1)(3)
C.(2)(4) D.(3)(4)
B
2. 如图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1)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然要求,体现共享发展理念
(2)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人民的同步富裕
(4)有利于有效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挑战
A.(1)(2) B.(2)(4)
C.(1)(3) D.(3)(4)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