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4张PPT。教学课件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RJ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埃及看课本5分钟,自主探究: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分析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交通、农业、天文学);2.古代埃及的发展史(兴起、发展、强盛、衰亡) ;3.古代埃及文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建筑、文字、历法、医学)。讨论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1、先回顾七年级所学的自然环境的知识,分析古埃及的自然环境:(1)古代埃及位于哪个洲?(2)那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 非洲北部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唯一的水源。一、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交 通: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代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农 业: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代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天文学:古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泛滥,发现其规律,发展起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历。2、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这说明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古代埃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所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尼罗河的赠礼。二、讲述古代埃及发展史三、古埃及的文明---政治:君主专制制度1、背景:统一的国家、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都要求强化国家统治机构和国王权力。2、表现:a--ea、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独揽国家行政大权;c、主宰国家经济;d、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e、为自己修筑金字塔。塔内有迷宫一般的通道和幕室。墙璧光滑,饰有浮雕,通道有整齐的台阶,脉络一样地向墓室延伸,直到很深很深的地下。……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1、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2、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3、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4、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文字:象形文字 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它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历法---太阳历依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内容: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5天宗教日,一年365天。地位: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现今所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历法。古代埃及人为什么要将尸体制成木乃伊?①制作木乃伊;②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③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④并开始分科治病。医学:制作木乃伊新月沃地 亚洲西部地理位置新月形沃地的东部 两河流域 自然条件气候河流干旱少雨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河流水量不稳定。 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农业发展依靠人工修建的灌溉系统。 古代西亚历史的发展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4世纪出现小国统一国家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建立文明消失(统一者:汉谟拉比;定都巴比伦城)进入文明时代古巴比伦城遗址《汉谟拉比法典》被刻在一块巨大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一座神殿里,现在收藏于巴黎卢浮宫。石柱上部是一副精致的浮雕,太阳神把象征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法典共有正文282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和审判制度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很多严格规定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规定如何处理自由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地位: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的制定目的、实质分别是什么?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实质: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是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这些规定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这些规定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与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很大不同。楔形文字被称为“东方的拉丁语”。公元前3200年以前苏美尔人就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因笔划形似楔子而称为楔形文字。——不朽的楔形文字” 4、西亚的文化成就影响: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腓尼基字母文字” 1、这是什么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2、是谁发明的?腓尼基人3、腓尼基人建立的古代小国在今天大致哪一带?大致 黎巴嫩 一带4、腓尼基字母文字有什么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师徒四人到何处取经吗?泰姬陵古代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气候类型——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水文——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 四、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一、阅读课本第8页资料1、资料2思考下列问题:1、婆罗门贵族制定种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2、理发师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进步五、佛教的创立 1、佛教产生的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地点: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4、佛教的基本教义a、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b、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5、佛教被弘扬的时间人物公元前3世纪 阿育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