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课件+导学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课件+导学单)

资源简介

课件28张PPT。
课前检测1.夏朝起止时间: 。
2. 商朝起止时间: ;文明成果有 和 。
3.西周起止时间: ;实行 制度有 和 。
4.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BC2070——BC1600BC1600——BC1046青铜铸造业甲骨文BC1046——BC771分封制礼乐制度商新知导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哪一个历史时期呢?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一、夏朝——兴一、东周的建立“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BC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在戎狄不断地蚕食下,天子直辖的“王畿(ji)”仅剩下洛邑方圆200公里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渐丧失。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 一、东周的建立春 秋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东周战 国依据P13--P14绘制春秋战国的年代尺春秋: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由于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为目标,连年交战而得名。春

篇诸侯争霸二、诸侯争霸二、诸侯争霸——原因直接原因: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大的诸侯。实力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上有啥变化?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头牛耕示意图与春秋前的工具相比,铁农具和牛耕有啥优点?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有什么意义?意义: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促进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
牛耕劳动效率提高,促进生产发展周天子实力衰落诸侯日益强大诸


霸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时代特征:诸侯争霸铁农具
牛耕二、诸侯争霸——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包括哪些?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最早称霸的是谁?齐桓公二、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阅读教材P14,说说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标志:葵丘会盟——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举行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 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二、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原因阅读教材P14,说说管仲怎么辅助齐桓公?资料2:司马迁曾说:“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对内: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对外:采用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和中原诸国组成联军,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资料1:齐桓公即位前与其兄公子纠争夺君位。纠的部下营仲曾领兵拦截他,一箭射中其衣带钩。齐桓公即位后誓报一箭之仇,但他的臣下极力推荐管仲,说齐国要称霸,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并尊称其为“仲父”。从资料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不计前嫌,善于用人,虚怀若谷,善于吸纳别人的正确意见。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齐桓公称霸的优势?临近大海,物产丰富;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到诸侯国的包围封锁。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采用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临近大海,物产丰富;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到诸侯国的包围封锁。不计前嫌,善于用人,虚怀若谷,善于吸纳别人的正确意见。二、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原因“春秋无义战”,请问你是如何看待春秋争霸这一历史现象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从春秋时期各国争霸目的来看,都无正义可言,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战争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
1.各国为了增强实力,先后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3.争霸战争中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战

篇社会变革三、诸侯争霸——战国七雄三家分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铁农具
牛耕劳动效率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
变为私有财产新兴农民
个体农民奴隶制逐渐瓦解,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三、社会变革——背景战国时期社会特点:社会变革战国七雄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异同点三、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举例说明,有哪些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秦国地处西陲,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土地掌握在奴隶主贵族手中,赋税沉重,农耕技术十分落后。政治大权都落在奴隶主贵族手中,国君的废立往往都由他们决定。在乡邑管理上也存在很大问题,乡邑为奴隶主贵族所掌控,形成割据势力。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仍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受中原各国鄙视,被称为“夷狄之邦”,还经常被魏国侵扰,而且不能参加中原会盟。阅读书本P15,找出商鞅变法的信息,填写表格公元前356年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更为全面、彻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土地国有,奴隶主残酷剥削,奴隶消极怠工平民弃农经商,土地荒芜,粮食歉收奴隶主无功受禄,士兵无升迁机会。因权力过大,各地贵族叛乱经常发生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法律上维护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富国目的使军队战斗力增强,实现了强兵目的 变革前秦国状况 变革措施 影 响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姓公孙,卫国贵族,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李悝、吴起等人的变法理论和实践,但魏王并不重用他,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发奋图强,于是他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号商君,所以又称商鞅。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  秦孝公赢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   为了取信于民,在颁布新法前,商鞅在都城市场南门立了一根3丈长的木杆,并宣布:谁能够把木杆搬到北门,就赏十锭金子。百姓开始觉得奇怪,没有人尝试。商鞅又把赏钱提到五十锭金子。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杆搬到了北门,商鞅如数发赏。从此,人们开始相信商鞅说话算数。新法颁布后,大家也相信它定能实行。令出必行,取信于民想一想: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1.诚信,得民心;
2.秦孝公的支持;
3.变法符合历史潮流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原因)
4.商鞅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精神生产力发展 诸侯国强盛 周天子威望大减 诸侯国进行变法 争霸 春秋五霸
(齐国为例) 战国七雄
(秦国为例)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孔子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春秋》。这部史书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 牧野之战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称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2.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 )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管仲改革BDg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知识梳理】
东周的建立(绘制年代尺)
诸侯争霸
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能最先称霸的原因
对内措施
对外措施
地理位置
个人因素
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1)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指 。
另一种说法指 。
(2)战国七雄: 。
三、社会变革——变法运动
1.背景
2.主要变法: 。
3.商鞅变法
变法时间
主要
内容
经济
军事
政治
变法影响
变法性质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一、年代尺

二、齐桓公称霸原因
对内措施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对外措施
采用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
地理位置
临近大海,物产丰富;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到诸侯国的包围封锁。
个人因素
不计前嫌,善于用人,虚怀若谷,善于吸纳别人的正确意见。
(1)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指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
另一种说法指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
(2)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

三、社会变革——变法运动
1.背景
2.主要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
3.商鞅变法
变法时间
公元前356年
主要
内容
经济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军事
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政治
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变法影响
更为全面、彻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变法性质
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