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课题 《夯实法治基础》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知道法治对个人的作用和对国家的意义。知道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识,理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掌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
重点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解法治对个人和对国家的意义。
难点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问题导入:观看图片,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引出本课主题—夯实法治基础 思考问题。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从图片引入,引导学生讨论。什么保证了生活安定有序。
讲授新课 <选择法治道路>探究一:和平示威还是祸乱香港?如何看待示威者的行为?思考法治的重要作用。答案与提示:我要告诫一切犯罪分子,切莫误判形势,把克制当软弱,切莫低估香港社会守护法治、维护安定的强大正义力量,探究二:法治的要求 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辨析:有了法律就能实现法治吗?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探究三:走上法治道路 思考:从党的四位领导人的讲话中获取了什么信息?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描绘法治蓝图》 探究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探究五:建设法治中国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踏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看待示威者行为?体会法治的重要作用。 结合实例,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思考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视频感受,体会法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法治对个人的作用,理解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法治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中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板书 夯实法治基础






法治的含义和作用
法治的要求
走法治道路的意义

选择法治道路

我国重视法治建设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描绘法治蓝图

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2张PPT)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1 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的作用?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3.?依法治国的提出,地位,总目标是什么?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自主预习
观看图片,想一想:
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选择法治道路
新课导入


选择法治道路
新课导入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傅玄(晋)《傅子·法刑》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

——贝卡利亚(意)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一:和平示威还是祸乱香港?

不接传单就被打73岁老人被围堵
我之前去过很多次香港,也观察过几次和平游行,但令我从没想到的是,香港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天天都有示威者,其实就是暴徒。他们做一些没有底线的事,比如,攻击中联办、砸基站、墨水洒国旗等等。一次,我亲眼见到一位73岁的老人在机场被围堵,原因竟是没有接过他们(示威者)的传单,而是把传单打掉。他们愤怒地追着老人,一直追出去几百米。这还不甘心,他们(示威者)还“碰瓷儿”,躺在地上,说老人打了人……他们一边做着这样的事情,一边嘴上挂着“民主、自由”,他们心中的自由,就是“你不赞同我,就该去死,就该挨揍”。这样的民主是多么荒唐可笑!
如何看待示威者的行为?思考法治的重要作用。

法治作用:①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一:和平示威还是祸乱香港?

国务院港澳办回应“下一步怎么办”
我要告诫一切犯罪分子,切莫误判形势,把克制当软弱,切莫低估香港社会守护法治、维护安定的强大正义力量,切莫低估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坚定决心和巨大力量!归根到底,香港的命运掌握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手中!

《未成年人保护法》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视单独居住。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公安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反对家庭暴力法
思考: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

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二:法治的要求

①法治要求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良法之治
宪法集中反映党的和民的意志和利益,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立法宗旨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

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二:法治的要求

辨析:有了法律就能实现法治吗?

②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二:法治的要求

(商鞅生活的秦朝是法治社会吗?)
人治

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二:法治的要求

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主张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

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人治思维奉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人治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区别在哪儿?
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实行
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二:法治的要求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君主专制

近代100年

变法改制

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三:走上法治道路

法治是经历封建专制后的历史选择









相关链接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治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相关链接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从党的四位领导人的讲话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法治的作用: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描绘法治蓝图
探究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的地位: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描绘法治蓝图
探究四:依法治国(结合视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描绘法治蓝图
探究五:建设法治中国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踏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的作用
法治的要求
依法治国

地位
总目标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良法
善治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夯实法治基础
本课总结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应该( )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③反映当权者的意志
④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本课小测:
2.对漫画《微博议政》的理解正确的有( )

A. 只有网络才能搜集到真实的民意
B.法治要求善治,赋予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C. 微博是实现全体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途径之一
D.微博议政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B
本课小测: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意味着依法治国必须( )
A. 强化法治工作的队伍建设
B. 各级政府部门应依法行政
C.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意识
D.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D
本课小测:
4.“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关于如何实现法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要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③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必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④实现法治,要求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A
本课小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