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课件+学习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课件+学习单)

资源简介

课件24张PPT。
课前检测1.东周起止时间: 。
2.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有 。
3.春秋五霸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有 。
4.战国七雄: 。BC770——BC221BC770——BC476BC475—BC221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楚、秦、燕、赵、魏、韩新知导入你知道这些人物处于什么时期嘛?
孟子
孔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孙膑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时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一、夏朝——兴一、百家争鸣的概念“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
处于大变革时期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上:私学兴起
社会上: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一、百家争鸣的背景文化:一些贵族降为平民,文化教育也随之传播到民间,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政治:社会动荡和变革(战争频繁,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阅读书本P15——P17,填写表格孔子春秋孟子战国老子庄子春秋战国墨子战国韩非子战国孙武孙膑春秋 战国《论语》《老子》《道德经》《韩非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庄子》《孟子》《墨子》孔子,名丘,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儒家学派“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翻译上文,并说说该句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反映了孔子强调“仁”,“仁”就是“爱人”,关心和爱护他人。大思想家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儒家学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翻译上文,并说说该句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解释: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仁”的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大思想家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大思想家儒家学派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翻译上文,并说说该句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总结: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
1.强调“仁”,“仁”就是“爱人”,关心和爱护他人。“仁”的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2.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孔子讲学图》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阅读书本P16,说说孔子对教育的贡献?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约三千弟子,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说孔子对他思想的实践情况。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儒家学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四处碰壁,没有一个国君接受他的主张。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说说孔子学说被记录在哪里?其学说有什么影响?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
影响:后来,孔子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总结1.强调“仁”。“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就是“爱人”,要关心爱护他人;要“克已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2.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2.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因材施教。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四处碰壁,没有一个国君接受他的主张。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后来,孔子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学说对我们现代的启示?国家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以德治国,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公民要关爱他人,与人为善。
教师要因材施教,改善教学方式。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儒家学派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被后人尊为“亚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说孟子的思想主张。(1)主张实行“仁政”
(2)“民贵君轻”的思想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孟子学说对我们现代的启示?维护人民的利益,以人为本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道家学派孟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说说老子的思想主张。1.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能互相转化;(辩证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侵扰百姓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重视天性,主张顺其自然老子和庄子学说对我们现代的启示?老子——辩证地看待问题,建设和谐社会
庄子——做人应顺其自然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墨家学派老子——姓墨,名翟,战国墨家创始人说说墨子的思想主张。1.“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2.“非攻”:反对掠夺战争著名巧匠公输般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立即日夜兼程赶到楚国,劝楚王不要攻宋。他在和公输般模拟攻防时,破解了公输般的种种招数,最终成功地制止了一场战争。墨子学说对我们现代的启示?维护和平、团结友爱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法家学派墨子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说说韩非子的思想主张。1.强调“法与时移”
2.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说说孔子、孟子四处游说屡遭失败,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却得到统治者的青睐,你能分析原因吗?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要求百姓服沉重的兵役和徭役,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的需要,所以受到了秦国统治者的重视依法治国二、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兵家学派春秋孙武战国孙膑 《孙子兵法》不仅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法。 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兵法》 “围魏救赵”(1)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三、百家争鸣的影响阅读书本P17,描述百家争鸣的影响。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
各一人,国君。
剧情:有一个少年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钱财,被官府抓获。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这个孩子的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

儒家:认为小孩的道德认识水平不高,要对小孩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小孩的道德修养。道家:认为小孩子太小,不懂事,随他去。事物都有对立面,等到小孩长大了,自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墨家:主张非攻,兼爱,视人如己。认为我们应该把小孩当作自己,以对自己做处罚的标准来处罚这个小孩。不能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法家:主张制定严酷的刑法。认为小孩罪大恶极,应该对其作出严厉的处罚,以树立社会风气,维护国家的统治。拓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用批判继承的态度来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优秀部分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扬光大。拓展孔子春秋晚期“仁爱”、“克己复礼”
“德”“礼”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老子春秋末期、战国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对立”“无为”墨子战国前期“非攻”即反对战争
“兼爱”即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韩非子战国末期1、提出“法治”主张用严酷法律统治人们 2、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地位孙武(孙子)春秋晚期《孙子兵法》战国时期《孙膑兵法》孙膑、庄子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孔子曾经感慨说“苛政猛于虎也!”这说明孔子主张( )
A、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
B、要让人民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C、君主要体察民情,爱护百姓,实行仁政
D、说话要谨慎2.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创办私学  B.提出“仁”学  
C.因材施教  D.认为“民贵君轻”
CD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学派
人物、时代
主张
经典
儒家
孔子
春秋后期
(创始人)
① 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就是爱人,要关心和爱护他人,要“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是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主张以“ ”教化人民,以“ ”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等
《 》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孟子
战国时期
①主张实行“ ”,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②提出 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的道德准则
道家
老子
春秋末期
(创始人)
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 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 (古代辩证法思想)
②崇尚“ ”,主张“ ”,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 》道德经
庄子
战国时期
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根源于任性的扭曲。因此,做人也应该
,这样才能返璞归真,社会才不会乱象丛生
墨家
墨子
战国前期
(创始人)
主张“ ”:反对战争
主张“ ”: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 》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末期
(集大成者)
①认为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 ”。
②反对空谈仁义,强调 ,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春秋晚期
,百战不殆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膑
时期
继承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孙膑兵法》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参考答案】
学派
人物、时代
主张
经典
儒家
孔子
春秋后期
(创始人)
① 仁 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就是爱人,要关心和爱护他人,要“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是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主张以“ 德 ”教化人民,以“ 礼 ”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等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孟子
战国时期
①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道德准则
道家
老子
春秋末期
(创始人)
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 对立 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古代辩证法思想)
②崇尚“自然 ”,主张“ 无为 ”,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 老子 》道德经
庄子
战国时期
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根源于任性的扭曲。因此,做人也应该
顺其自然 ,这样才能返璞归真,社会才不会乱象丛生
墨家
墨子
战国前期
(创始人)
主张“ 非攻 ”:反对战争
主张“ 兼爱 ”: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末期
(集大成者)
①认为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 法与时移 ”。
②反对空谈仁义,强调 以法治国 ,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中央集权统治 。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春秋晚期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膑
时期
继承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孙膑兵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