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8张PPT。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一、生活中的变化: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传统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断地的政治变革和思想革命。·衣食住行;·社会交往;·风尚习俗、文化娱乐。动荡中的变化——交通通信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等新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新式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新式通讯工具:方便了人们的交流,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能够从哪些方面促进社会的变迁?·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发展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也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火 车詹天佑(1861年-1919年),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京张铁路 1909年建成。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工程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青龙桥车站的人字形铁路。轮 船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电车、汽车中国进口的一辆汽车-慈禧御用汽车飞 机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早期电报机早期电话机19世纪70年代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旋转式拨号电话机传统的摇把子电话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动荡中的变化——社会习俗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需改良进步,(中国)始能与世界竞争。——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参议院解职辞表现: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婚礼、集体婚礼、公葬等新式婚丧礼纷纷出现。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你觉得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可能有什么特点?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不平衡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清末民初男装的演变马褂清官服清末民初女装的演变饮食、娱乐及婚丧礼仪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溥仪剪辫装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剪辫子②劝禁女子缠足二、观念的变化:阅读书本P20,回答: 1.报纸何时传入中国? 2.出现在什么地方?鸦片战争以后各大通商口岸思想观念的变化时间内容1.民主、平等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2.追求婚姻自由3.妇女地位的提高 妇女地位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体现在男女双方的地位上,更体现在社会地位上,她们开始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知识探索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特点: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追根溯源促成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因素。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思想,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做出了重大贡献。西方列强肆意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上将工业文明的成果带入中国。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维新变法提倡的新观念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带来巨大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