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打架违法吗?打架属于何种违法行为?请你判案预防犯罪大讲堂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殴打他人行为预防犯罪大讲堂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伤害罪预防犯罪大讲堂含义刑法是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 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一、了解罪与罚看完视频后,你能总结出犯罪的特征、刑罚的含义和种类吗?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刑事违法性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特征: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预防犯罪大讲堂一、了解罪与罚一、了解罪与罚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刑罚主刑附加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区分:拘留和拘役一样吗?拘留:拘役:一般违法犯罪独立使用可独立使用或附加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VS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是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犯罪行为情节比较严重,社会危害性特别大。联系①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②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预防犯罪大讲堂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评析《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法律知识解读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分析预防犯罪大讲堂分析陈某走上犯罪的原因个人方面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谨慎交友……家庭方面 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学校方面 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社会方面 社会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如网吧经营者不依法经营,执法部门对非法经营打击力度不够……交友不慎不良行为违纪违法犯罪 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启示: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案例分析二、加强自我防范如何加强自我规范,预防犯罪?(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活动:畅谈收获要求: 用笔描绘出你的感悟,并展示给大家。“远离违法犯罪之我见”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结果刑罚主刑附加刑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预防犯罪促进课堂总结1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古语启示我们( ) A.必须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B.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C.小错必铸成大错,违法必定走向犯罪 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 B课堂练习2.(2019·江苏宿迁)目前全国正在深入推进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危害群众生产生活的黑恶势力,这些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应承担________法律责任。( )A.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 B.触犯了刑法 刑事C.严重社会危害性 行政 D.触犯了刑法 民事A3.(2019·四川自贡)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与“防微杜渐”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4.2019年5月13日上午,某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某部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某某受贿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百万元;对张某某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材料说明( )①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②要认清犯罪,远离犯罪行为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④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要从重从严处罚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CB5.图示反映的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预防犯罪》教学设计课题 5.2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重点 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难点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请你判案 打架违法吗?打架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检验所学,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一、了解罪与罚 打架违法吗?打架属于何种违法行为?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刑法的含义及作用 播放视频《人民的名义》 思考:看完视频后,你能总结出犯罪的特征、刑罚的含义和种类吗? 得出结论:犯罪的特征、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小练习: 再次观看《人民的名义》,说说视频中哪些判决属于主刑,哪些是附加刑?对比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得出结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评析 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法律知识解读 得出结论: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案例分析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分析陈某走上犯罪的原因 娱乐—赌博—犯罪的“三部曲” 问题:他为什么会走上违法之路? 得出结论:如何加强自我规范,预防犯罪? 活动:畅谈收获 要求: 用笔描绘出你的感悟,并展示给大家。教师寄语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陈某失足轨迹 引导学生分析情景中的违法行为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从而引导学生这些违反刑法的行为的严重性。 通过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引导学生明白犯罪要受刑罚处罚,并了解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通过两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明白预防犯罪要从拒绝不良行为开始。 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按照板书内容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 预防犯罪.mp4 5.2预防犯罪.ppt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 少年犯《主题曲》心声--hengdaxie_标清.mp4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_标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