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遵守规则课件+教学设计+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遵守规则课件+教学设计+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遵守规则》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违背规则时要及时改正,做遵守规则之人。
重点 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
难点 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做遵守规则之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生活实际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思考: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规则呢? 引出本课主题--遵守规则 思考问题。从身边的实际案例中找出正确对待规则。 从学生身边小事入手,引发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 观看图片思考: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探究一:自由和规则关系 思考:黄某有没有言论自由?自由有没有边界和底线? 答案解析:有言论自由,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探究二: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赏析典故思考:你怎样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答案解析:梨虽然没有主人,但我的心是有主人的,主人就是我自己。我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反映了许衡善于自律的品质;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 探究三:“中国式”过马路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各种过马路的观点? 答案解析:以上观点没有把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没有做到敬畏规则。 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总结出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探究四:举例生活中的不守规则行为,反思面对不守规则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探究五:规则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 答案解析:①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②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总结出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总结出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 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典故赏析,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如何遵守规则并维护规则。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遵守社会规则,为和谐的社会秩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板书 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遵守规则 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






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1张PPT)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3.2 遵守规则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3.?如何改进规则?

自主预习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新课导入:规则知多少

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一米线规则;动车禁止吸烟规则;
文明旅游规则;游戏规则;考试规则;借书规则
.........
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规则呢?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探究一:自由和规则关系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参与抢险救灾的27名森林消防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殒身火海,献出生命。
然而,在全国人民为英雄事迹沉痛哀悼之际,顺昌县的黄某某却于4月2日至4月5日期间,多次使用QQ及微信账号在10余个群内发表不当言论,辱骂四川牺牲的消防烈士,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侵犯了消防英烈的名誉权和荣誉权。 
思考:黄某有没有言论自由?自由有没有边界和底线?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探究一:自由和规则关系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探究一: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思考:立法并通过司法对侵犯烈士名誉的行为进行处罚,说明了什么?
8月20日, 被告人黄某某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被判令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在国家级媒体上书面公开道歉。
 法律依据: 2018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以立法形式对英烈进行保护,这就意味着再对英烈胡说八道,将要承担法律责任!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探究一:自由和规则关系

违背了规则,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良知,还有可能会失去自由,甚至是生命。
社会规则



自 由



法律

纪律

道德





1.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笔记区

《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 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

自觉遵守规则
探究二: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思考:你怎样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提示:梨虽然没有主人,但我的心是有主人的,主人就是我自己。我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反映了许衡善于自律的品质;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

观点一: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跟着走。

观点二: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观点三: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车辆少或没有车时可以闯。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答案解析:以上观点没有把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没有做到敬畏规则。


自觉遵守规则
探究三:“中国式”过马路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自觉遵守规则
笔记区

生活中类似的不守规则、不文明的行为还有哪些?

维护与改进规则
探究四:面对不守规则的行为……

  
广州高铁“霸座女”
北京地铁上的“睡觉男”
东方航空的“光脚男”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结合两幅漫画,说说除了人们自律意识差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可能使人们闯红灯? ?
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
人们缺乏耐性,不愿等待红绿灯

维护与改进规则
探究五:规则并非一成不变

  
对于设置不合理的红绿灯,交管部门要及时进行整改;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维护与改进规则
探究五:规则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3.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


①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②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维护与改进规则
笔记区

遵守规则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规则划定自由
的边界
规则是自由的保障
自觉
遵守
规则
维护改进规则
需要他律和自律
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定维护规则
积极改进规则





遵守规则
本课小结

1.下列关于“规则与自由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有了规则,人们就失去了自由
②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也保障着人们的自由
③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④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遵守规则
课后小测


遵守规则
2.走在上,需遵守规则;影剧院里,需遵守规则;游乐场所,需遵守规则——社会公共生活充满了规则。面对充满规则的公共生活,我们需要的态度是( )

A.逃避、远离
B.内心敬畏
C.无所谓,与我无关
D.需要时参与,不需要时远离

B

遵守规则
课后小测

3.2017年3月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总则草案》修改进行了表决通过。修改稿对民法总则草案共作出126处修改。这反映了( )
A.旧的《民法通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已经无效了
B.人大代表为公民的民事活动划定了界限
C.原有《民法通则》没能反映人民的利益,需要修改
D.对不适应实际生活变化的规则进行修改、完善、补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D

遵守规则
课后小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