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延续文化血脉课件+教案+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延续文化血脉课件+教案+视频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1 延续文化血脉
1、中华文化的形成、组成、特点?
2、中华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3、文化自信的含义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内容
6、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的原因?
7、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美德?

延续文化血脉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58-65页,自学下列问题:


盘王节:又叫“做盘王”、“祭盘古”等,盘王节是瑶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望果节是西藏农业区的节日。“望”意为“田野”、“田地”;“果”意为“转圈”、“巡游”;“望果”意为巡游田野,以祈祷神佛保佑能顺利收割、获得丰收。

延续文化血脉
新课导入:民族节日


延续文化血脉
新课导入:饮食文化


延续文化血脉
新课导入:服饰文化


延续文化血脉
新课导入:文学艺术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截至2018年底,我国拥有36处世界文化遗产,有32个非物质文化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探究一:文化遗产的价值
答案解析:文化遗产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文学领域等产生重要影响。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
思考: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中华文化的内容与丰富内涵?

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化艺术等。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的形成、组成、特点

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省婚研会国学礼仪指导老师、省国学研究会洪炜老师讲述七夕的由来。传承千年的“乞巧节”“女儿节”“双星节”,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一页。

延续文化血脉
探究二:文化穿越时空

活动以“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爱情忠贞”为主题,传承优良家风,挖掘“七夕节”的优秀文化内涵,让参加者体验传统文化。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8月7日七夕节当天上午9时,未央区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少阳院遗址举行“我们的节日·爱在七夕”传统文化活动,
思考:中华文化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的原因?
答案解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延续文化血脉
探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关系

革命
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被革命文化所吸收和继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革命文化的继承,又吸收了当代世界各国文明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根,革命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魂。
思考: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源自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延续文化血脉
探究三:中华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延续文化血脉
探究四: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9年9月6日晚,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开幕式暨第16届中国动漫金龙奖颁奖大会于广州举行。票房位列中国影史第二位、年度票房冠军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本届金龙奖最大赢家,创纪录地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金奖、最佳动画导演奖、最佳动画编剧奖、最佳动画配音奖四大奖项,成为金龙奖举办16届以来单届获奖最多的作品,这也是该影片上映以来在中国获得的首批殊荣 ? 。
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反映了全球化发展和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的客观需要。
结合“剑瓷文化”视频: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中华文化根
探究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提示: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不同文化相互沟通,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培养我们的跨文化素养,促进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水平的提升,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

中华文化根
探究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思考(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造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孟子?梁惠王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中华传统美德代代传,虽隔千年,但孟子与范仲淹的忧乐观一脉相承,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启发。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美德万年长
探究五:美德代代传

提示:孟子主张“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集中表达了儒家的仁爱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特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美德万年长
探究五:美德代代传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
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
抑恶扬善的处世准则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思考: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的原因有哪些 ?

美德万年长
阅读感悟: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的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的民族理想,是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经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美德万年长
中华美德得以传承的原因


美德万年长
探究六:“顺其自然”捐款

结合视频思考: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作为青少年如何弘扬传统美德?
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延续文化血脉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和文化自信的践行
美德万年长
美德的作用与价值
中华文化根

延续文化血脉
本课小结

1.(2018?浙江湖州)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用现代流行元素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深受大众欢迎。该节目的成功充分表明中华文化(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③一枝独秀、唯我独尊??④独具特色、异彩纷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延续文化血脉
本课小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教学设计

课题 《延续文化血脉》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 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传统美德的影响。 提高个人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重点 知道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难点 将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课本素材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你知道这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吗?讨论: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同时图片展示我国的饮食文化、服装文化、文学艺术。 引出本课主题--中华文化 思考问题,积极补充关于传统节日的内容,体会中华文化的内涵。 从学生经历出发,分享你知道的传统节日。体会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
讲授新课 《中华文化根》探究一:思考: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文化遗产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文学领域等产生重要影响。 学生思考问题,探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而引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探究二:思考:中华文化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的原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探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三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精神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会文化自信。探究四:图片、文字展示电影《魔童降世》取得的成果,体会文化自信。探究五:结合“剑瓷文化”视频: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提示: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反映了全球化发展和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的客观需要。思考: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提示: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不同文化相互沟通,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培养我们的跨文化素养,促进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水平的提升,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美德万年长》探究五:美德代代传中华传统美德代代传,虽隔千年,但孟子与范仲淹的忧乐观一脉相承,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启发。提示:孟子主张“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集中表达了儒家的仁爱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探究六:“顺其自然”捐款结合视频思考: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作为青少年如何弘扬传统美德? 学生小组讨论,结合亲身感悟,体会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视频感受/典故赏析,体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华传统美德,体会其影响。生活中要践行传统美德,弘扬传统文化。
板书 中华文化的形成 中华文化根 中华文化的特点 薪火相传的原因延续文化血脉 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 美德万年长中华传统美德影响 传承传统美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